•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基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视角

伊虹静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17期
郑州西亚斯学院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能更好滋养大学的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面临着社会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高校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学生认知水平有待提升的现实困境。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视角下,通过构筑“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保障体系,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途径来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路径探析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指在学生社区中,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管理,着力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问题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通过空间建设、队伍入住、资源下沉、学生参与、数字赋能等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生命教育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实施和推广。一方面学生社区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命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和发展

生命教育最初源自西方,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死亡学和后来的生死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随后,为了预防和制止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等问题,197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专注于生命教育的生命教育中心(LEC),标志着西方国家正式确立了生命教育的概念。1989年,日本修订了教学大纲,将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以解决青少年自杀等问题,从而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生命教育。

在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解释有不同的侧重点,包括从具体内容解读生命教育、以教育概念为基础引申解读、以人的生命和教育现象为出发点阐述等等。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文所指的生命教育是指以个体生命为核心,内容包括生命认知、生命价值实现等,旨在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关注生命升华,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持续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

二、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生命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生命的重任。在新时代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青年。此外,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生命教育的滋养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追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其次,生命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种压力源,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生命教育可以教授大学生如何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此外,生命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生命教育可以教授大学生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冲突、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交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最后,生命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生命教育可以教授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困难,并从中学习和成长。这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应对负面情绪策略,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心理韧性。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滋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增强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保持心理健康。

三、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总体良好、健康积极,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生命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情感管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时,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知识和技能,导致一些问题和困难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社会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需要强化,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方面,传统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生命教育的关注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学术成绩和就业能力上,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最后,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知识和技能,导致一些问题和困难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总之,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生命教育,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够全面。生命教育应该包括身心健康、性教育、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目前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其他重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生命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目前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环节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不高。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问题。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总之,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许多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缺乏足够的认知。他们对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压力的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此外,一些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的认知也有待加强。他们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意识不够,缺乏对于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承担。总之,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视角下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视角下,通过构筑“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保障体系、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思政、创新线上生命教育课堂、丰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自我开展生命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个性化的支持,共同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构筑“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保障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在社会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命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建立生命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机制,提高社会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开展生命教育相关活动,如讲座、培训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家庭层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成为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在学校层面,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相关课程或模块。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珍贵和社会责任。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生命教育保障。这有助于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积极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增强教育实效

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思政。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思政需考虑以下五个方面。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价值观和能力。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的内容,包括生命科学知识、伦理道德、社会问题等方面。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可以采用论文写作、项目报告、小组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创新线上生命教育课堂。利用大数据优势,创新生命教育线上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提供个性化的生命教育学习体验和精准的教学辅助。比如,个性化学习推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兴趣偏好,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虚拟实验和模拟实践: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大学生提供虚拟实验和模拟实践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总之,利用大数据优势和创新技术,可以为生命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确保线上生命教育的质量和可靠性。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体验。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丰富实践体验。实践课程:开设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实践课程,例如生态学实践、生物多样性调查等。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参与社区生态保护项目等。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生命科学的科研项目,例如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申请科研基金等。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激发内生动力

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生命教育的关键。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目标设定: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生命教育目标,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自我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并将其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从而激发内在的动力。激发兴趣:帮助大学生发现和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实验室参观、科学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小组讨论、独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参与自我生命教育,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通过这个模式,学生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圣强,熊英.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4):56-59.

[2]彭河银.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及实践途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2):97-99.

[3]林冬冬,徐硕.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1):90-93.

[4]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6.

作者简介:伊虹静(1988—),女,汉族,籍贯:河南开封,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