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排舞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策略

刘广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3年32期
江苏省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校排舞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在多元社会的发展背景下,课程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文章将以高校排舞课程为研究对象,充分整合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因子,将思政内容与课程相融合,发挥政治育人的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排舞课程内容丰富,通过提炼,得到思政教育价值,为高校学生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思政教育;排舞课程;有效策略;责任意识

引言:排舞是一种舞蹈形式,依据国际流行音乐所编排的舞蹈,舞蹈风格与节奏多样,舞者的互动性较强,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欢迎。随着排舞的发展,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排舞训练,有效发挥排舞的价值与功能,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教育因子。

1 高校排舞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因子

思政教育工作的着力点较为丰富,在高校排舞课程发展的背景下,思政工作者从中挖掘教育因子,包括责任意识、坚强意志力与团结精神。首先,排舞作为团队性舞蹈,团队中的每名舞者都需要积极配合,履行自身职责。在排舞课程学习中,学生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本着对团体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思政教育价值的提升。其次,高校排舞教学中,学生需要反复练习舞蹈动作,加强体育训练,增强肌肉水平。对此,极为考验学生坚强的意志力。高校排舞教师以素材的形式进行讲解,提炼课程教育中的思政因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最后,排舞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相互配合,完成舞蹈动作。日常排舞练习也在不断强化学生的创编与配合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 高校排舞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的有效策略

2.1优化课程设计

高校对排舞课程内容作出调整,加快思政内容的融入速率。首先,精选排舞的音乐。专业教师在现有排舞音乐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将国风音乐融入到排舞舞曲中,使排舞本土化发展。例如,文化自信战略下,高校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不断优化排舞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加近距离的欣赏排舞音乐,感悟中国音乐元素的魅力。在排舞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将爱国主义教育因子融入到大学生排舞课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营造良好的排舞课堂氛围。其次,教师采用人际交往量表进行测量,根据学生排舞课程学习的效果,待人接物的方式进行判断。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调整,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某大学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融入思政因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最后,教师优化排舞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团队表现与个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为学生提升自我提供方向[1]。例如,某排舞课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并与同学展开互评,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总结。学生结合三种评价形式的结果,对自身情况产生全面了解,为全面提升自我提供抓手。

2.2构建价值体系

排舞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高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育育人的理念,促进高校排舞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融合。首先,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高校排舞课程建设。例如,某高校为强化学生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课程的丰富,积极宣传民族体育精神,减少学生对西方排舞音乐的关注,构建积极的机制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情况。专家将优秀运动员的事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掌握运动员事迹,强化自身认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其次,通过思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主动追求健康美,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思想基础。例如,某高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排舞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谙熟于心。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女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有氧训练。同时,在运动后,学生积极补充营养,有效摆脱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女学生对身材管理的认识更加科学,不再为追求瘦而选择节食,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最后,高校排舞课程教师对价值体系的构建不断优化,持续丰富体系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排舞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满足高校排舞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需求,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3培养教师人才

由于高校排舞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学校缺少优秀的教师人才,高校通过培训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能力,促进高校排舞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首先,高校对任课教师的录用进行有效管控,严格筛选教师人才,满足学历与专业要求的教师方可进入高校。高校排舞课程教师一般为博士学历,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为高校教育任务的落实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另外,在高校人事处的协助下,向社会发出人才引进公告,吸引博士人才报名。高校则为人才提供优渥的条件,对吸引人才流入,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其次,高校组织开展思政专题学习,要求应聘教师进入会场。排舞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进行思政课程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教师设置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学习与研讨。另外,高校排舞教师明确课程与将思政内容的融合,对思政因子进行提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最后,培训人员通过考核,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某排舞教师在课程开展中,思政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质量较高,满足高校对排舞教师的需求[2]。另外,教师根据此次课程撰写课程建设体会。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持续改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排舞能力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高校排舞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因子进行分析,为高校排舞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高校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构建价值体系、培养教师人才等方式,促进排舞课程质量的提升,满足高校思政教育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婧娅. 我国排舞运动研究热点及发展脉络的可视化分析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39(03):237-240.

[2] 王馨,王建琴,汪磊. 校园排舞“以赛促推”的实践启示——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 青少年体育,2022,(06):122-124.

作者简介:刘广1993,男,籍贯:安徽省灵璧县,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体育教学,体育舞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