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互联网+”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索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人才新模式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校企合作逐渐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而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融合渗透程度越来越高,是当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并且,在“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也迎来了更为良好的机遇,职业院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并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人才新模式,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以“互联网”+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索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人才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引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逐步增强,整体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部分职业院校依托“互联网+”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拥有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与机会。同时,以校企合作等手段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实现互联网技术优化与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为职业教育的全方位优化提供支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机遇
基于“互联网+”背景,职业院校在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成为重要发展途径。这种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的应运而生,除能够为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多资源与机会,还进一步提高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为企业及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来说,由于先进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支持,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程中拥有了更为充裕的创新空间和机会。通过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职业院校可以更为高效地实施资源整合,对原有科研环境进行持续性有害,从整体上提高科研效率,这对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并且,“互联网+”同样能够为职业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为企业及行业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对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方面,“互联网+”的支持同样使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依靠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协作、在线育人等多样化功能,职业院校能够和企业之间展开更高质量的合作,逐渐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应用除能够大幅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还有利于充分满足企业及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人才需求,这对于推动行业与企业的稳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职业院校在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程中,应将现有的科技工作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以此为基础,对技术研究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实现科研领域与服务对象的进一步拓展,强化引导,不断积累先进成熟经验,彰显职业院校科技创新特色,进而为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突破提供更为完善的科技平台,以期在更高层次课题研究及技术应用等层实现突破。通过对以上举措的落实,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条件将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学校的科研氛围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科研水平及服务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取得更为优异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果,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做好铺垫工作。
2.1强化科研组织,优化科研成果
职业院校对于科技创新与科技研发方面,应注重对学术环境的营造,关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内涵,从而逐步提高该项目层次。职业院校同样应高度重视对精品科研成果的打造,在取得一些具有足够社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前提下,应逐渐扩大研究成果总量。“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实践科技创新进程中,还应注重对已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监督及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活动,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课题,这对于保持职业院校科技研发创新积极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2.2组建科技研发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应将现有的科技平台作为基础,积极整合学校内部的科研资源,组建一支高技术性的科技创新团队,确保团队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且明确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建设方向,持续性提高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在“互联网+”支持下构建先进的科技平台,为后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应用奠定基础。
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人才新模式运用
“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发展运营过程中的必经途径,职业院校为确保所培养人才充分符合其岗位要求,应注重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化,从而对行业和企业最新发展动向进行了解与把握。职业院校不仅应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还应重视互联网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在与企业之间展开良性互动的同时,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3.1“互联网+”校企共建教学环境
职业院校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发展对这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院校应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创建更加适宜的教学环境。实践工作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展开协调配合,共同构建在线课堂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直观了解企业生产运用状态,同时以场外连线形式,使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并且,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并将该部分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参考,企业可以依靠该平台对学生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进而及时落实针对性的授课。
依托校企合作协同培育人才新模式,校企双方也可以共同建设实训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其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趋势及新技术方法,而学校对这些内容的接触不够密切。所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实训室,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两者资源的同步,从而更为高效地开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工作,使其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3.2落实“互联网+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校企合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开发和运用。该模式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有利于促进学校、企业与行业之间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大幅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由此,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科技创新实验室,使其与在线教育平台共同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具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学习环境。学生依靠该平台能够及时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并且能够以实践操作方式逐步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并且,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及实习岗位,使其对企业及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与把握,为后续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应用迎来了更为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职业院校发展运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优势和校企合作之间的优势互补,在优化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建设成果的同时,实现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提高职业院校教育工作水平,这对于促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兵,唐爱东.探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推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明日风尚, 2019(7):1.
[2]孙燕.“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3]严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3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