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双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苑胜男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19期
上海市浦东新区顾路小学 上海市 201209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双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和政策变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境和问题。政策的变革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对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双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双新”“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教学方法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新数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可以运用数学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练习;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1.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

兴趣从来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实例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谜题和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周长”一课为例,在导入阶段,设计了三只蚕宝宝比赛爬桑叶一周的生动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赛视频,判断哪只蚕宝宝获胜了,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周长的含义有了初步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周长这一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强调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设计贴近生活真实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出示学校道路两旁和公园湖边的植树照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通过“在陆地上选哪一点造桥,桥最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思考并想办法验证哪条线段最短。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实例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培养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目标。数学语言是学生理解和表达数学概念的关键工具,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解决问题和推理的重要能力。为此,注重提供丰富的数学词汇和表达模式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准确、清晰地表达数学思想和观点。例如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算理,学生要做到表达的有理有据,符合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一课为例,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笔算和他们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计算步骤进行分析,让其来描述算理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1.教师应与时俱进,做好角色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应该持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并紧密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挑战和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与同行合作、参与教研活动、研读教育文献等方式拓展专业视野和知识储备,以适应学生需求和教育环境变化的挑战。

2.引导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合作解决问题和学生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相互学习和启发,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3.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任务。差异化教学可以包括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提供额外的指导和支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日之功。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发挥探究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罗滨.服务“双新”“双减”的教研新作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02):8-9.

[2]贺能坤.从“规制”到“自觉”:“双减”政策的双向驱动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23(06):48-54.

[3]高科.“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3(07):25-27.

[4]史富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6):60-62.

[5]林青燕.“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旨归、任务及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3(15):14-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