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路径

钟世华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3年34期
赣南医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医生队伍在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了红医精神。而“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红医精神内涵则在二十一世纪创造出了新的时代价值。红医精神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等都对新时期医学生培养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当代医学生培养中应用红医精神时代价值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也需要传承红色文化,丰富人才培养形式,以及坚持实践导向,践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只有多措并举才能使红医精神时代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成为新时期医学领域培养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红医精神;时代价值;医学生;培养;路径

“红医精神”是“红色医生精神”的简称。“红色医生”的称谓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持续不断的战争使中央苏区医疗卫生状况面临严峻挑战。缺少专业医务人员导致大量红军指战员负伤后得不到及时救治。为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党中央提出培养红军自己的医务工作者,也就是红色医生。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及苏区军民共同努力下,红色医生队伍持续壮大。在此基础上,苏区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而且通过开办医院、创立学校、完善机构设置等多种举措持续提升军民卫生健康水平。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持续积累则逐步孕育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的红医精神。

一、红医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政治坚定

在革命根据地成立第一所红军卫校之际,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为学校确立的办校方针之一就是“政治坚定”。红医精神的红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其政治性,也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绝对忠诚以及对人民的满腔热爱。换言之,政治坚定是红医精神诞生的根基与源头。只有确保政治坚定,红医精神才能在枪林弹雨之中坚守革命的人道主义初心与使命,才能始终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奉献意识。

(二)技术优良

医疗卫生事业是高度专业性的技术工作。无论战争与和平,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本能决定了其始终在其专业发展道路上孜孜以求。即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红色医生队伍也在想方设法提高专业技能。技术优良既是红医精神体系中独具专业性的内涵体现,也代表着红色医生群体一以贯之的职业追求与敬业精神。

(三)无私奉献

相较于其他三项,无私奉献更为突出地表现了红医精神的阶级性,也就是无产阶级特有的利他主义精神。这不仅在根本上区别于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狭隘义利观,也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医学伦理价值标准。应当说,无私奉献不仅代表了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医生的崇高思想境界,也是医学专业所有从业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这一精神追求也具有极其崇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四)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来自于毛泽东同志为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虽然相对晚于“政治坚定”,但其体现着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即,救死扶伤是红色医生队伍贯穿始终的本职工作与初心使命。救死扶伤既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代表着“生命至上”的价值观与生命观。而这一价值观其实与伟大抗疫精神一脉相承。从这一点讲,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其实在新时期的医务工作者队伍中代代相传、从未中断。

(五)艰苦奋斗

红医精神体系中,艰苦奋斗最具时代性与历史感。红医精神诞生的时期恰逢中国革命最艰苦的阶段之一,缺医少药是常态,红军指战员负伤后无法及时得到足够救治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红军并未因此自暴自弃。相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正是这一传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演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无论是创建红色医生队伍还是开办卫校或培养人才,艰苦奋斗既体现了红色医生队伍的坚强韧性,也展现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创造性。

(六)勇于开创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特别是对格外强调群众路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往往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特殊情况下发挥意想不到的决定性作用。红色医生队伍诞生于一无所有的革命根据地,但凭借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开办了红色医院、红色卫校,也奠定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勇于创新、乐于创造的扎实基础。

二、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教育价值

红医精神传承至今最重要也最显性的时代价值当属教育价值,特别是针对当代医学专业教育而言,红医精神的教育价值堪称扎实医学专业基础的奠基石之一。

作为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红色苏区的精神谱系之一,红医精神堪称“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典型代表。“政治坚定”的精神内涵不仅是红军卫校的办校方针之一,同样是新时期医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绝对忠诚及对人民的赤诚热爱使红色医生在革命战争年代拥有了自我牺牲的勇气与决心,也使新时期的白衣天使能够在疫情到来之际逆行出征、直面病魔。

不仅如此,在多元文化全面渗透的时代背景下,新时期红医精神的价值观念教育正在成为对抗非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武器之一。曾几何时,即便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弥漫着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气息。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共卫生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基础,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医务工作者整体形象,更在一些不明真相群众中产生了误导或成见。显然,如此脱离主流价值观体系的思想意识生态环境同样不利于医学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相比之下,红医精神所倡导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等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脱离了低级趣味,更因为其中彰显的革命理想与人性光辉而愈发澄澈清明,足以成为荡涤庸俗思想、丑陋观念的暴风骤雨。

(二)文化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更是中华优秀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红色文化的系统性传承不仅使中华优秀文化体系拥有了独树一帜的红色基因,也因为其中蕴含的强大革命力量与旺盛生机活力而成为“四个自信”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

作为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红医精神是红色文化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独特展示与集中体现。红色医生既是医务工作者,也是红军战士队伍的一份子。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红医精神的多重性、丰富性,也使其成为红色文化中绝无仅有的特殊组成。

因此,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系中,文化价值不可或缺又极具风格特点。一方面,在传承红色文化过程中,红医精神不仅在专业领域的宣传教育中一以贯之,也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当一场世纪疫情不期而至之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队伍再次让红医精神光芒重现。另一方面,新时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本身就是对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红医精神发扬光大。在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党中央总结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就是对红医精神的时代演绎和发展。

换言之,作为红色文化组成部分的红医精神自始至终在时代发展中自然而然地演进,其在专业领域与普通大众中间的影响力始终存在。不过,由于文化的渗透性与融合性往往润物无声,因而常常不被多数民众足够清晰地感受或认知。然而,一旦某些特殊时刻到来,这种独具专业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因仍将绽放其思想之光,成为引领社会共同前进的原动力之一。

三、红医精神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路径

(一)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红医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产物,也是由每个具体的人在特殊历史环境下通过点滴实践及亲身创造所得。红色医生既是战士也是医务工作者,既是有血有肉的个体生命也是拥有钢铁意志的战斗群体。红色医生的客观存在本身已经具有强大榜样带动作用。红医精神的现实性则是教育引导当代医学生最具时代价值的着眼点与立足点。因此,在当代医学生培养中应用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比如,红医精神的代表人物白求恩。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外国医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白求恩精神则是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深情总结与提炼。相较于白求恩的特殊性,更多普通中国红医则是以实际行动阐释红医精神的生动代表。而历史也不曾忘记这一群特殊的红色战士。2021年12月10日起,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开播纪录片《红色医生---新四军卫生工作的故事》。这是首次以影像方式记录和展示红医群像的珍贵资料。

不仅如此,在影片播出之际,仍然在世的红色医生之一,新四军四师后方医院医务员丁位西老人则与江苏省盱眙市黄花塘中心小学的师生共同参与了纪录片首映礼。虽然老人已近百岁高龄,但回忆历史时仍然满脸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之情。而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则表示亲眼看到和听到历史时备受感动。

由此可见,无论是通过影像素材还是实地走访,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现实性,也能令年轻的医学生基于真实人物的真实经历贴近红医精神的思想内核,从而使红医精神更有机会和条件实现内化与固化。

(二)传承红色文化,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文化的代际间传承具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这不仅在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往往能够对后代产生无法忽视的吸引力,也在于文化传承活动本身具有普遍性、生活化、渗透性、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特点。因此,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还需要传承红色文化,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比如充分挖掘院校本身的红色教育资源。时下国内医学院校中有不少源自于红色卫校建设成果,因而院校档案或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存在众多与红医精神相关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院校自有红色教育资源不仅有助于红医精神传承实现本地化,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红医精神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可靠性。这对包括创新学科建设以及新时期开展课程思政而言都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

又如利用时下渐成潮流的红色旅游形式。包括参观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博物馆或展览馆在内,多姿多彩的红色旅游不仅远远超越传统学校教育的丰富性,也能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大幅提高红医精神的感召力与凝聚力。

再如,借助各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影像素材开展动态化教育。如同前面提到的央视纪录片,多种影像资源均可成为传承红医精神的教学资料。尤其在互联网深入应用的当下,网络资源中不乏与红色文化、红色医生、红医精神相关的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医学院可以从中筛选出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也可以结合网络资源重新创编适合医学院教学体系的教辅材等。

(三)坚持实践导向,践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红医精神也是红色医生群体在战火纷飞中救死扶伤的实践总结。因此,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也要坚持实践导向,践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比如,医学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医学生参与医疗卫生公益服务活动。一方面,医疗卫生公益服务的根本性质即涵盖了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这是对红医精神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深入基层的医疗公益服务可以帮助年轻的医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体验群众疾苦,从而更加坚定救死扶伤的核心价值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引导新生代医学生增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职业使命感。

结束语:

红医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特殊的烽火岁月,因此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历史印记。然而,红医精神体现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性、社会性则超越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长度与宽度,而是与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因此,新时期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用红医精神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使红医精神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一条具有时代特色与开创性的个性化道路。即,培养当代医学生既要坚持红医精神的政治思想内核,又要紧跟时代前进潮流突出文化的融合性,同时立足于社会实践性提升红医精神的现实意义。不过,与一切专业教育相同,当代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用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仍需秉承生本原则。只有切实尊重新生代医学生的根本特点与客观需要,红医精神才能在充分体现其时代价值的同时赢得学生的认同与接受。在此基础上,要利用更多现代技术创建更具渗透性的教育格局,也就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将红医精神融入现代医学教育的所有环节与领域。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红医精神才能在更具创造性的机制与模式下实现内化与固化,才能对年轻医学生思想品格、道德修养产生强本固基的塑造作用。这不仅是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在医学生培养中的有效应用路径,也是新时期医学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温家根,孟晓明,葛金芳,等.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02):137-141.

[2] 陈晟.新时期医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3):45-47.

[3] 魏科,卢芳国,陈伶利,等.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 2022,38(01):62-65.

[4] 李奎刚,马顺元.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2):19-20.

[5]刘玉博,王亚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2):188-190.

( 本项目是2022年赣南医学院党建研究项目(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GYDJKT.ZD-20220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