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比较

项凯莉 黄君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3年34期
宁波财经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入手,简析了当前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状况以及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发生原因并给出国内外常用的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安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研究问题  安全系统  概况  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概况

国内:

中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庞大,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高铁以及城际铁路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7000公里,覆盖了超过40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地铁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方式。

中国还在大力推动高铁建设。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之一,拥有超过3万公里的铁路线路。高铁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互联互通。

国外: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主要采用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的思想上,突出了整体安全、系统安全的概念,将涉及行车安全的人、设备、环境等因素实现系统的管理与调度;在管理方式上,加大了安全法规的建设力度,实现法治化管理。在手段上开发了大量的先进的行车安全检测设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了运输安全信息的远程集中管理和科学分析。

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采取的是“专业化安全管理模式”。把探索安全管理治本途径一并考虑,用经营管理体制创新为安全管理升级拓展空间,以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达到两者的协调互促、良性循环。推行了以“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网络系统分开管理”,使技术管理更加专业化,管理范畴更加合理化,安全生产的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靠技术装备升级而建立的“高技术型安全管理模式”,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大力发展标准轨、高技术、高速度、高安全的轨道交通决策。同步了先进的以“轨道电路的数字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无线电控制的CARAT等方式为主的“新型运输安全系统”,以及调车作业“专业化”的“编组站自动化系统”。为在既有线上提速而采用的“摆式列车”技术,同样有效地防止了因列车通过曲线和道岔超速而引发的颠覆事故。

美国采取的是“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环境特点接近的线路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又有利于发挥规模化优势而通过加大投入来保证安全技术的换代升级。

二、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客流预测问题。有些地铁和轻轨线路,实际初期客流远低于设计客流,客流小,需加大行车间隔,增加了乘客候车时间。

2.线路长度问题。有些地区在建设中不考虑不同区域客流发育状况的区别,一次性建成几十公里路线,造成后期客流量小,满载率低,效率差,资源闲置和浪费问题。

3.线路延伸问题。有些城市市区规划的铁路同容量地延伸到郊区,导致投资巨大,延伸线的某些区段客流量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特别突出。

4.车站的建设规模问题。车站建设规模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和资源的消耗,当前中国轨道交通普遍追求两层车站,搞美化装修,导致后期运营成本非常高。

5.线路的敷设方式问题。一些城市存在着轨道交通一定要建地下线的倾向,理由是地面线和高架线环境噪音污染大,存在扰民问题且影响景观。

三、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多层次、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整合资源,促进多网融合。在网络化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运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在运营客服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根据不同城市及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圈层,差异化构建网络化、多制式、协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由于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属于正在发展,国外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更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根据未来区域和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对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进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实现轨道交通、交通枢纽及场站布局的合理化、旅客运输的高效化,建设成现代化的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治,叶霞飞.国内外典型城市基于轨道交通的“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

[2]杨永平,边颜东,周晓勤,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

[3]钟佳雯.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公用事业,2009

[4] 艾阳,马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及经营模式比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

[5]陈扶崑.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

[6]吴小萍,陈秀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铁道科学,2003

[7] 干宇雷,李橘云,徐一平,隋晓波.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经验及对广州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