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舞蹈编创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

周雅欣 翁彬彬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3年20期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摘 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茶文化在逐步走向兴盛。因此,本文基于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基础上,从舞蹈编创的视角出发,探讨舞蹈编导对茶文化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希望为拓展舞蹈编创的艺术广度和深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茶文化;舞蹈编创;艺术审美

引言

我国拥有了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不仅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茶文化也融入到各种艺术中,并且逐步衍生出茶艺、茶舞、茶道等多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成为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元素之一。从舞蹈艺术角度来看,受到茶文化的影响,舞蹈与茶文化结合后,逐步产生出独特的茶系列舞蹈,盛行在广西、赣南、闽南等地区。对于一名舞蹈编导而言,在进行舞蹈编创时,深入分析茶文化对舞蹈编创的影响,以及分析茶文化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以舞蹈的形式来传承茶文化内涵,对于拓展舞蹈文化的内涵,创新舞蹈表演程式而言,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茶文化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古代人民在漫长的劳动中,发现茶叶的解渴生津功效后,开始大面积地人工种植茶叶。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茶叶也从最初的饮用功能,逐步演变为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对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文化,以及艺术创作等,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茶文化的起源

关于茶叶的记载,最早可见于汉朝时期。根据《汉书》记载,汉朝时我国开始大规模地种植茶叶,并且喝茶也逐步成为达官贵人、黎民百姓共同的爱好。随着汉朝礼仪文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受到礼仪制度的约束,饮茶与礼仪融合后,逐步发展出饮茶准则,形成了茶文化的雏形。唐朝后,茶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步变得完善。陆羽的《茶经》问世后,标志着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从采茶、制茶、饮茶等均形成了完整的程式。发展至今,茶文化更是臻至完善,不仅程式丰富,同时文化内涵深远,对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造成重大影响。

(二)茶文化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融合体,也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自然的文化升华。茶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种茶人、茶叶、饮茶人、茶具等方方面面。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除了与茶相关的文化之外,同时还融入了禅宗、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元素,逐步形成十分深远的文化内涵。其中,茶道是茶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除了展示出独特的饮茶步骤、制茶工艺之外,还涉及更高层次的精神素养、道德修养等文化内涵。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也对舞蹈、书法、器乐演奏等艺术造成直接影响。以舞蹈为例,受茶文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采茶舞蹈。赣南采茶舞蹈属于一种小众的民间小型舞蹈,舞蹈艺术形式以“茶篮灯”为主,主要描述赣南地区人民在茶地里工作时的场景。早期的赣南采茶舞蹈的题材,直接取材于采茶时的劳动画面,其表演内涵贯穿了摘茶、做茶、晒茶叶等整个流程,因此又被赣南地区的人民称作“采茶戏”。据《明史》记载,最早的采茶舞由单人独唱,逐步演化为男女对唱、多人合唱等艺术形式,并且衍生出相对完善的表演形式和专门的演员,这也是受到茶文化影响最为直接的舞蹈艺术。

二、茶文化背景下舞蹈编创的艺术审美

(一)动作特征

舞蹈动作是舞蹈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各种肢体动作的组合,不仅可以生动地传达出舞蹈的思想情感,同时还可以展现出舞蹈的独特魅力。对于舞蹈编导而言,在进行舞蹈编创时,要善于从茶文化中汲取营养,在舞蹈编创时融入茶文化相关的肢体动作,赋予舞蹈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早期赣南采茶舞蹈脱胎于传统戏曲,如《禾杠舞》《春景天》等,这些舞蹈在表演形式上,与戏曲的表演形式十分相似,主张“一招一式、皆有程式。”其中,赣南采茶舞蹈对于舞蹈的步法也有相对应的要求,要求矮子步需要走成Z或0字形。并且要求所有舞蹈动作皆有明显的象征,如搓手扇表示炒菜、侧提扇表示慢走等。在演出时,赣南采茶舞蹈还有“起霸”“整冠理髯”等戏曲动作。这种舞戏一体的表演形式,给予了赣南采茶舞蹈独具一格的风格特点。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编创时,要传承和发扬采茶舞蹈独特的肢体动作,突出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内涵,提高对观众的舞台吸引力。

(二)意境营造

我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茶文化本身的文化内涵,逐步向精神意境的层次发展。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编创时,要充分认识到茶文化的意境美,在编创舞蹈时注重对舞蹈意境的营造,使得茶舞散发出“意在言外”的文化意境。

以第十三届荷花奖《人在草木间》为例,是一个表现品茶的作品,编导想表达出品茶,就是品味自然草木,走在山林之间,感受清风徐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主题,因此,十分注重舞台意境的营造。他深刻认识到茶就是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才有了如此山魂水魂的灵性。使得这个作品具备独特东方美学的舞蹈特色。因此,在编创《人在草木间》时,为了彰显出品茶时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意境,融入了古典舞内在的韵律,同时把“品茶”“拨水”等动作元素进行融合,充分营造出淡雅的舞台意境。

舞蹈编导在编创舞蹈时融入茶文化元素,也要理性地认识到茶文化对于舞蹈动作的局限性,想要通过舞蹈的想大众传达茶文化的意境美,借鉴其他舞种的表演形式,对茶文化舞蹈进行二次创作,以契合不同受众人体审美特征的方式,营造出对应的舞台意境,从而使更多的更多观众认识到融合茶文化的舞蹈作品,透过舞蹈作品感受到茶文化的意境美。

三、茶文化背景下舞蹈编创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一)传承传统文化特征

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盛行,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茶文化自是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文化魅力。因此,在进行舞蹈编创时,舞蹈编导要客观认识到茶文化下舞蹈的动作特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优化,编导成新的舞蹈作品,实现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和发展。

此外,舞蹈编导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进行舞蹈编创,也要客观认识到茶文化在茶道、禅宗、生活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源流,注重茶文化的舞蹈在形式之外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在舞蹈作品《茶韵》中,通过群舞的方式,将传统茶文化中的仪式美生动地展示出来,使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茶韵》舞蹈,从而深刻感受到传统茶文化的仪式美,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效用。

(二)彰显时代特征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久弥新,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舞蹈编导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进行舞蹈编创时,也要广泛吸收当代时代元素,积极拥抱社会的变化,赋予舞蹈作品新的时代特征。

例如,在舞蹈作品《画茶闲情抒》中,编导基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同时仔细观察民间生活,捕捉人们生活动态的闪光点为其主要元素。以“平转”“翻身”的肢体和“抛”“滚”“翻”道具等纵横交错的一系列“圆”元素刻画出制作茶艺的火热。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编导在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进行舞蹈编创时,需要客观认识到茶文化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在舞蹈中融入茶文化相关的肢体动作和文化意境,给观众带来印象深刻的舞蹈作品。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也逐步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艺术审美的需求,舞蹈编导也要深入挖掘传统茶文化的艺术价值,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编导出兼备传统与时尚的舞蹈作品,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舞台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忠.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N].中国文化报,2023-05-17(003).

[2] 冯靖甜.传统戏曲在当代舞蹈编创中的应用——以舞蹈《遗韵》为例[J].尚舞,2023,(02):105-107.

[3] 张媛艳.浅析情感在舞蹈编创中的表达策略[J].百花,2022,(12):20-24.

[4] 宿艳梅,曹翠玲.浅谈舞蹈编创中主题动作的形成及运用[J].戏剧之家,2022,(32):126-128.

[5] 晏巧.叙事性舞蹈编创中的戏剧行动思维应用[J].戏剧之家,2022,(31):112-114.

作者简介:周雅欣(1997-),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学生,艺术(舞蹈)硕士,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通讯作者:翁彬彬,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