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的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尚未统一;(2)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存在一些阻力与挑战;(3)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善公司治理过程,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此外,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本文对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研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整体治理效果的影响;第二,结合现有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标准。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公司治理;数字经济
一、引言
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可以看到,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逐步成为我国稳增长、促发展的新动能。随着“大智移云物链”的发展,数字技术正在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过程,有效推动了企业创新并赋能企业价值创造,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要抓住数字经济红利,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
数字经济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数字化转型又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于企业来说进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Chanias(2017)认为如果企业在转型中使用了信息化技术,这种转型就可以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Heilig et al.(2017)则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组织变革,该变革是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驱使下进行的。我国学者胡斌和刘作仪(2018)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基于跨界融合改造传统商业模式或业务形态,并非简单利用“大智移云”进行技术迭代,李晓华(2019)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实体企业依靠“大智移云”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新兴技术改造传统商业模式。陈庆江等(2021)认为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从而改善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要素的配置。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组织变革与数据要素驱动,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改进商业模式,改善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物资要素配置,从而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
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了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于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定量评价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焦点。在以往的文献中,陈畴镛和许敬涵(2020)从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三个角度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定量指标。万伦等(2020)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价值、要素和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祁怀锦等(2020)在研究数字化转型时,以上市公司年报无形资产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无形资产明细项中包含“软件”“网络”“客户端”“智能平台”等数字技术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作为企业数字经济化程度代理变量。易露霞等(2021)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中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进行识别、词频计数,得到了有关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代理变量。韦谊成等(2022)通过对上市公司所有定期及临时报告进行分析,以“大智移云”等为关键词,最终确定企业当年是否进行了数字化转型。霍春辉等(2023)以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布的A股制造业2010-2020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资料为基础,通过Python爬虫功能对“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数据池进行文本搜索、匹配和词频计数,从而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学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度量,第一种是利用数字化转型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计量方法得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第二种是利用Python技术,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三)数字化转型的阻碍因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往往存在重重阻力,王永贵和汪淋淋(2021)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摆脱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Svahn et al.(2017)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重新配置现有资源,但是经过多次优化且完善的业务流程,僵化但舒适的状态,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刚性都是企业转型的障碍。Haffke(2017)发现企业要想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文化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否则,现有的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朱小艳(2023)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转型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改善但技术环境欠佳、合作意识增强但协同水平不高、政策支持增强但精度亟待提高等。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化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技术架构,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但是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刚性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要克服数字化转型的阻碍因素,循序渐进的推进数字化转型之路。
三、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过程的影响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往往会牵涉到技术、资金、人才、物资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对公司治理的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曾德麟等(2021)都认为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挖掘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企业对前瞻性技术将具有更高的敏锐度。祁怀锦等(2020)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成信息搜集、加工、分析间的强耦合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终赋能公司治理。吴非等(2021)认为企业通过提高数字化转型程度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的正面预期,还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绩效提升,进而提升企业价值。除此之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了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信贷成本,增强了企业的信贷获取能力(肖红军等,2021),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性(郜保萍,2023),张吉昌等(2022)以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影响,发现企业数字化水平越高,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王海花等(2021)、张国胜等(2021)指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之间研发合作、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以促进企业创新。姜英兵等(2022)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人力资本素质、降低交易成本赋能企业创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从多个角度改善公司治理,比如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过程可以降低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企业的信贷能力,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通过数字化改革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促进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治理的改善意义重大。
(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公司治理过程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王可和李连燕(2018)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因为它提高了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的意愿和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何帆和刘红霞(2019)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了企业营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易露霞等(2021)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主营业务的业绩水平;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中有着更好的业绩驱动表现。代飞等(2023)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创新中介效应的视角,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的提升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
四、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行文献梳理发现:(1)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用的较多的是年报文本分析法,通过提取上市公司年报中与数字化有关的关键词,统计词频计算得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2)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存在较多的阻碍因素,比如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刚性,传统的企业文化等都会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要想顺利实施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妥善处理上述问题;(3)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增强企业的信贷能力;能够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改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
(二)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围绕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数字化转型的阻碍因素、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过程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1)在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过程的影响时,学者主要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企业治理的某一方面,鲜有学者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整体治理水平的影响,因此可以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探究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2)目前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尚未统一,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Chanias S. Maste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Path of a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 towards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J].European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17,5(10):16-31.
[2] Heilig L, Lalla-Ruiz E, Vo 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maritime ports: analysis and a game theoretic framework[J].Netnomics Economic Research & Electronic Networking, 2017, 18(2-3): 227-254.
[3] 胡斌,刘作仪.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组织管理特征、问题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8,26(08):127-137.
[4] 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改革,2019,(11):40-51.
[5] 陈庆江,王彦萌,万茂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21,18(05):653-663.
[6] 祁怀锦,曹修琴,刘艳霞.数字经济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视角[J].改革,2020,No.314(04):50-64.
[7] 霍春辉,吕梦晓,许晓娜.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04):77-87.
[8] 王永贵,汪淋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类型识别与转型模式选择研究[J].管理评论,2021,33(11):84-93.
[9]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07):130-144+10.
[10] 肖红军,阳镇,刘美玉.企业数字化的社会责任促进效应:内外双重路径的检验[J].经济管理,2021,43(11):52-69.
[11] 张国胜,杜鹏飞,陈明明.数字赋能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21(6):65-76.
[12] 姜英兵,徐传鑫,班旭.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双元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22(3):187-193.
作者简介:王艳格(199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中级会计师,硕士,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