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文化对“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陈泽龙 李文青 张芳红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2期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新媒体文化的快速发展,“Z世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程度也发生了变化。 从新媒体文化具有的多样性,融合性和互动性特点入手对“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构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理念和信息资源要素,创新“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拓展“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与运行体系关系网络,增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认同。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大学生、社会治理

引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Z世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文化对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Z世代”是指出生于 1990年代未至 2000 年代初的一代人[1],他们成长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期,具有高度的数字化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新媒体为“Z世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直接、更便捷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同时,新媒体的多样性.融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治理的格局和方式。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的泛滥、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力的威胁等,这些都给“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带来了困扰和阻碍。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文化对“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系统分析新媒体环境下“Z世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期望能对提升“Z世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及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新媒体文化条件下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研究背景

(一)新媒体文化条件下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

1.“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信息资源要素缺乏新媒体文化多样性的设计

由于新媒体技术进步、创新性驱动的共同作用,新媒体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质,其涵盖了各种数字媒介形式,让新媒体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使得新媒体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来源,促进了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领域和利益关系也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也难以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来获取社会治理所需的信息资源,例如缺乏与政府、社区、企业等相关方的沟通渠道,专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具。由于社会治理的利益关系复杂,一些利益相关方可能不愿意公开或者分享相关的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也难以获取到一些必要的信息资源。一些人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不愿意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这种社会信任度不足的情况也会导致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难度加大。

2.“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治理路径缺乏新媒体文化融合性的设计

“Z世代”大学生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线下模式,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文化,实现治理手段、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升级。因此,“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缺乏了新媒体文化融合性的设计。首先体现在缺乏对新媒体文化的理解和融入。新媒体文化是一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文化形态,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等特点。然而,一些社会治理机构和组织对新媒体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将其融入到治理过程中,导致治理理念和模式的滞后。其次体现在缺乏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和合作。随着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平台进行信息获取、传播和交流。然而,许多社会治理机构和组织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上,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的便利和优势,进行治理手段的创新和升级;同时新媒体平台拥有庞 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然而,一些社会治理机构和组织缺乏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意识,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

3.“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运行体系缺乏新媒体文化互动性的设计

当前社会治理缺乏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重视,可能导致大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互动交流。首先,缺乏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意味着大学生无法通过这些平台获取关于社会治理的信息、了解相关政策和活动。这限制了“Z世代”大学生这一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因为他们无法及时获取有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其次,缺乏对新媒体平台的重视可能导致大学生无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新媒体平台是当今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们可以提供实时、互动的交流机会。如果社会治理机构不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那么大学生就无法通过这些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经验和知识,也无法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对话。最后,缺乏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降低。新媒体平台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可以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如果社会治理机构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那么大学生就无法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也无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决。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交流,社会治理机构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重视,并充分利用它们的互动性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二)国内新媒体文化对“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状况

现有研究表明,“Z 世代”的新媒体对大学生主体具有以下方面的功能:形成为满足消费和娱乐需求的一种新途径;生长成表达个性与感受的一种新场域;构建出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新平台;开拓出进行社会参与的一种新渠道[2-3]。当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创作并进行信息传播、意愿表达和行为实践时,将会围绕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而展开,从而参与社会治理[2]。但是,尽管大部分研究都认同“Z 世代”大学生扮演着引领新媒体文化的重要角色,但“Z 世代”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文化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并不多见。目前,对于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偏重于以新媒体载体为主体构建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机理模型[4][5],而相对忽视“Z 世代”大学生这一重要角色如何以新媒体文化来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选择,以及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鲜有研究“Z 世代”大学生以新媒体文化参与社会治理意愿的影响驱动关系及内在机理。

(三)新媒体文化对“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新媒体文化媒介对“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以下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法对天津市五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的方法: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11个专业,然后在每个专业中抽取4~9人,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问卷针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来源,新媒体文化媒介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程度,新媒体文化媒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设计,另外还采取了访谈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收集有关有效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0份,有效问卷969份,有效回收率98%,较好地保证了问卷调查的质量。

2. 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来源见表1。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63.7%来源于抖音,58.3%来源于微博,52.5%来源于贴吧。其他软件占比较小。抖音、微博、贴吧已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3.新媒体文化媒介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

新媒体文化媒介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见表2。调查显示,69.3%大学生赞同使用新媒体文化媒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增强,69.8%赞同使用新媒体文化媒介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61.3%赞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增强,说明,新媒体文化媒介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64.2%赞同对个人价值认同程度增强,59.5%赞同对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说明新媒体文化媒介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7.3%赞同新媒体文化媒介自主学习能力减弱,说明新媒体文化信息的过度直观化和碎片化,使部分大学生降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

(一)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优越的信息资源环境。

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媒介转换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因此,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可以从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媒介转换形式这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新媒体的内容覆盖面更广,形式也更为丰富。新媒体的内容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用户生成的内容等。这使得新媒体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呈现出来的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等,让受众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新媒体的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例如,一些新闻应用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偏好,推荐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文章。同时,新媒体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参与性,大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内容创作者和其他人进行互动,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和讨论中。这使得大学生能够获取到各类社会治理信息,从而对各种社会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新媒体内容的多样化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环境,也为社会治理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支持和观点来源。其次、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信息及时性强。一方面体现在信息能快速传播,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使得新媒体能够及时报道各种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能使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即时更新,信息可以随时更新和发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新闻事件,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新媒体信息的及时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快速、及时的信息服务,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获取社会治理的最新动态,如政策变化、活动通知等,从而能够更快地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讨论和行动中。最后,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媒介转换形式多样。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和传播信息,另外,信息之间也可以通过跨平台转换或者在文字和音频等不同媒介之间转换。这能达到信息的高效传播,并拓宽不同信息的受众面,这种信息媒介的多样性使得大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2.新媒体文化的互动性增强了“Z世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Z世代”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文化的互动性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社会交往能力提升。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社会治理的“Z世代”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人群,包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的人。这种广泛的社交网络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社会经验,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其次,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在团队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搭档们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的问题中,深入解决问题。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合作锻炼了“Z世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使他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最后,线上合作能力锻炼。新媒体平台为“Z世代”大学生提供了线上合作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工具、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团队成员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以达到参与社会治理的目的。这种线上合作能力是“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Z世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新媒体文化的互动性对于“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来说是一种特别的机会。通过参与社会治理,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群,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线上合作能力。

3.新媒体文化的社会性提高了“Z世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

“新媒体承载了海量信息,包含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便利的检索、筛选功能及关联词推荐等为青年群体学习中华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了丰富资料”[6]。新媒体提供了广泛的新闻和信息来源,包括文化信息和政治信息使“Z世代”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社会事件。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博客等渠道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社会事件的最新动态和背景信息。这种信息的普及和易得性激发了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兴趣,了解各种文化现象和政治动态,从而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主动思考。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分享看法,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互动有助于“Z 世代”大学生形成批判精神,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社会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新媒体还为“Z 世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思考角度,也为“Z世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参与空间。通过浏览不同观点和意见,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事件,参与到社会事务和政治生活中。这种多元化的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新媒体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通过新媒体平台,“Z 世代”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政治体系,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这种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性。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力逐渐彰显[7]。首先,新媒体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信息和观点,使“Z世代”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政治领域的情况和动态。通过新媒体平台,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政治观点和思想,从而形成对政治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其次,新媒体文化强调互动和参与,鼓励“Z世代”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判断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新媒体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政治体系的透明化和民主化。通过新媒体平台,“Z世代”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政治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参与到政治决策的讨论和监督中。这种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判断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二)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文化的自由性和无约束性可能导致网络暴力事件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在网络发言中,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有些人可能会利用这种自由进行人身攻击或伤害他人心灵,导致网暴现象的发生。同时,一些人在网络上发言时缺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和他人信息,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安全。

2.新媒体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参差不齐的信息在不同“Z世代”大学生之间形成了较大的信息差。由于信息类型和层次的多样性,加上大数据的精准定位,信息的个性化推送会导致“信息茧房”现象,使“Z世代”大学生之间的信息接收和理解存在差异,所谓“信息茧房”,是指用户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忽略其他类型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孤岛。这种差异在解决问题事件时可能导致意见分歧,进而产生较大的分歧。

3. 新媒体的发达信息传送系统和强大数据库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但过度依赖这些现成信息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部分大学生会将网络上的碎片信息拼凑在一起,以此作为社会事件的解决方案,然而他们缺乏自己的原创方案和自行探寻问题本质的研究精神,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新媒体文化下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

(一)以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优化构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理念和信息资源要素,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优越的信息资源环境

1.以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构建“Z世代”大学生创新型社会治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1]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以创新思维和方式推动社会治理。大学生创新型社会治理理念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创新型社会治理中,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做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治理的实际效果贡献力量。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多元化观念。新媒体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具有多元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包容性。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型社会治理理念时,应注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尊重差异,寻求共识。其次,大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新媒体文化多样性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型社会治理理念时。应鼓励大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大学生要强化社会责任感。新媒体文化多样性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型社会治理理念时,应强调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2.优化信息资源要素,形成有利于“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信息资源环境

优化信息资源要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信息资源环境。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将各类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同时应该建立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检索等标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存储的基础,应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应该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能力之一,应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同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以新媒体文化的融合性理念,创新“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提高治理效率。

1.以新媒体文化的融合性理念,将新媒体技术与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相结合。

以新媒体文化的融合性理念,将新媒体技术与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相结合,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宣传和组织方式,是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时代,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建立融合性的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融合性的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将各种新媒体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信息传播体系。这个平台可以包括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网站等多种形式,以便于信息的快速、准确、全面传播。同时,这个平台还可以提供志愿服务信息发布、招募志愿者、组织活动等功能,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便利。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方向。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人数、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进行量化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推动多元化参与和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组织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满足不同需求,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组织、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此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与其他高校、社会组织等建立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2.以新媒体文化的融合性理念,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的管理工作必须融入新媒体的观念,并强化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管理工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而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展开。[8]首先,建立高校学生管理新媒体平台。通过建立高校学生管理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将各种学生管理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便捷的管理体系。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等多个模块,以便于高校对学生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管理流程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优化学生管理流程,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例如,通过在线调查、投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和决策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三)以新媒体的文化互动性理念,拓展“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与运行体系关系网络,增强“Z世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认同

1.以新媒体文化的互动性理念,将新媒体技术与参与政府决策机制相结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分化与多元化,使得 大学生越来越频繁地运用政府门户网站、网络论坛、手机短信、聊天软件等新媒介渠道,表达或陈述政策问题,或就政府的政策动议或决议草案充分开展讨论、发表政策主张。[9]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技术,政府可以及时发布政策信息、解读政策背景、回应公众关切,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这种互动性有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技术对政府决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方向。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量化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发现公众的潜在需求和问题,为政府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参考。

2.以新媒体文化的融合性理念,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参政议政”方式相结合。

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为切实有效地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参政意识,高校必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队伍建设,承担起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理论素养的重担,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立场过硬,不断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理性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10]首先,建立高校“参政议政”新媒体平台。通过建立高校”参政议政”新媒体平台,如校园论坛、校长信箱、学生在线社区等,为高校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渠道和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相关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提高学校的决策质量和民主性。其次,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和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参与“参政议政”,高校可以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和应用。例如,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最后,建立“参政议政”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政议政”,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设立“优秀议政员"等荣誉称号,表彰在“参政议政”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参政议政”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沈杰.Z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2,(08):5-13. 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2.0117

[2] 闫翠娟.从社会本位的治疗范式到关系本位的建构范式: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引领的范式革新[J].新疆社会科学,2019,(01):116-122+148.

[3] 张军.建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18-20.

[4] 张悦.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实践与反思[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34(20):137-138.

[5] 金太军,鹿斌.社会治理创新:结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 2019, (12): 51-57.

[6] 李悦,王建辉. 新媒体对青年文化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7 (29): 194-198.

[7] 古雁冰.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3.

[8] 万莉莉.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用策略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3, 25 (21): 174-176.

[9] 姚德超,谭新雨.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优化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策略与路径——基于有效的公民参与视角 [J]. 甘肃理论学刊, 2013, (04): 145-150.\

[10] 哈璐琪.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22. DOI:10.27290/d.cnki.gxbqc.2022.000110

项目来源:天津城建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市级);编号:2023107920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