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学校美育数字化转型及路径研究

吴同同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30期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学校美育数字化转型及路径研究,分析数字技术在美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学校美育数字化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技术为美育注入新动力,而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需全面升级设施、优化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创新,以推动学校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校、美育、数字化转型

1  学校美育的数字化需求与趋势

1.1 数字化社会背景下的美育需求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学校美育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在数字化社会中,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知识。因此,学校美育需要结合数字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能够更灵活、自主地学习美育知识和技能。

数字化社会背景下,学校美育不仅仅要注重传统的技能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2 全球学校美育数字化趋势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数字技术融入美育教学。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美术和艺术类课程,提供更直观、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数字技术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科背景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数字化平台的崛起为学校美育提供了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通过在线艺术展览、全球性的数字创作竞赛等活动,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与全球范围内的美育资源互动,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学习广度。

1.3 人工智能在美育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美育领域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个性化的美育体验。首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融入为美术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学生通过戴上VR设备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名画、探索艺术空间。其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美育教育更加个性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也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与智能音乐教练进行互动,接受实时的反馈和指导,提升演奏技能和音乐理解能力。

2.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美育中的应用

2.1 虚拟现实与美术教育

虚拟现实(VR)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戴上VR设备,学生可以仿佛置身于艺术画廊、博物馆或艺术工作室中,虚拟现实创造出虚拟的艺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借助虚拟工具完成各种绘画技巧的训练。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远程协作,共同参与虚拟艺术项目,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这种数字化的协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全球性的艺术社群中,拓展学术视野。

2.2 人工智能与音乐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多层次的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个性化、互动性强的音乐学习体验。智能音乐学习平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练习计划。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音交互与智能音乐教练进行实时沟通。学生可以向智能教练提问、演奏,而系统则能够给予实时的反馈和建议。另外,人工智能还能够创造出全新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大量的音乐数据和模式,智能算法可以生成具有创意性的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体验。

2.3 机器学习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智能、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了舞蹈技能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培养。机器学习通过对学生舞蹈动作的实时捕捉和分析,能够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机器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为其推荐个性化的舞蹈教材和练习方案,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舞蹈学习过程中。另外,机器学习还能够模拟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和创作资源。

3.学校美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

3.1 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

学校美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关键之一在于师资的培训与专业发展。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培训计划,为美育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的操作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在美育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分享数字化美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学校还应提供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在线学习和专业发展课程,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和美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3.2 课程设计与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化转型中,课程设计与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美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应重新设计美育课程,融入数字技术元素,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需要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建立数字美育资源库,包括虚拟美术馆、音乐数字图书馆、舞蹈虚拟演出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料。这些资源可以是数字化的艺术作品、教学视频、互动式应用等,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增强美育教学的吸引力。

3.3 学校基础设施的升级与建设

学校美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与时俱进的基础设施支持。学校应当升级网络和信息技术设施,确保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和数字设备的顺畅运行。艺术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专业场所需要配置数字化教学设备,包括交互式白板、数字化绘画台等,以提高美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学校还可以打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参观名画、欣赏音乐会,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学校还应加强数字艺术工作室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学生实践探索的空间。

3.4 学生参与与数字文化创新

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是数字化转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化美育项目。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实践,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校要设立数字文化创新实验室,提供学生展示和分享作品的平台。鼓励学生建立数字文化创新团队,参与数字文化创新竞赛和展览,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造潜力。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也有助于推动数字化美育的不断创新。

4.结论

总之,人工智能在美育领域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还可以拓宽艺术教育的边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跨学科融合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美育将会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项目“当代视觉文化视域下高职美术教育研究——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例”(课题编号:2023SJSZ1070)

作者简介:吴同同(1996.3—),男,汉,江苏省东海人,助教,硕士研究生,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