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校园“表白墙”为代表的网络诈骗行为规制

林轶冉 张嘉韵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1期
1上海汉盛 成都 律师事务所 成都 610213 2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成都东软学院 成都 611844

摘要:伴随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公民获取信息和发表个人言论的途径不断增多,然而,网络平台的快捷发展带来的却是褒贬不一。校园“表白墙”的出现,给公民带来更多新的挑战,从打着对各种信息征集、发布、宣传到没有止境的网络诈骗行为出现,在不规范的网络平台运行中滋生了许多不法行为。本文通过对校园“表白墙”出现的网络诈骗行为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其行为规制的几点对策,有助于减少以校园“表白墙”为代表的网络诈骗行为。

一、“表白墙”与网络诈骗行为的关联

由于校园、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松散,现如今不少校园“表白墙”乱象频频发生。而这背后涉及的网络诈骗行为层出不穷。大学生在使用“表白墙”的时候,缺乏官方的运营,向“表白墙”投稿的内容,无需核对个人资料,只需添加简单联系方式即可发布,同时不需对发布者身份信息和发布内容进行详细审核。有时候,“表白墙”发布的内容引起多人举报便会封号,但之后没多久,“表白墙”又会以一个新的账号出现。虽然表白墙会提前声明投稿的内容不代表个人立场,但松散的管理之下,“表白墙”的漏洞给不少不法分子借各种名义进行网络诈骗,如:假借交友广泛骗取对方钱财;利用流量进行轻食套餐广告诈骗宣传;借寻人借口发布他人信息(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专业等)。

二、校园“表白墙”的网络诈骗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当今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时下校园“表白墙”已成为各大高校里最“便捷、时髦、高效”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与交友方式。与传统“表白墙”不同的是,最近新发展的校园“表白墙”以个人或者群体为主导开设的QQ群、微信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运营,声称为本校学生提供表白、寻物、交友、求助等等服务。然而,校园学生的防诈骗意识薄弱,加之高校学生不合理与非法利用“表白墙”涉嫌诈骗后校方往往无计可施,这一系列的现实状态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

(二)问题

(1)网络匿名投稿,真伪无法核实

由于投稿者无需进行实名制登记,投稿的内容同时无需进行核实,期间“表白墙”多以“XXX大学表白墙”为名字,却并没有获得学校的授权,一旦出现恶意、抹黑的信息传播,就会对学校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2)网络虚拟墙,人身与财产安全无保障

校园“表白墙”并不是学校里真实的一面水泥石砖墙,而是一面简单的虚拟墙。他们通常以QQ号、微信号、公众号等方式出现,打着为学生提供表白、征友、寻物等服务,其实里面的文案更多的是运营者胡编乱造制造的短暂的谎言,“表白墙”中存在不实的信息,很容易导致人身与财产安全的诈骗出现。

(3)广告宣传导致大规模诈骗现象出现

校园“表白墙”为赚取钱财而接手一些广告进行宣传,因为没有认真核实过广告者的身份信息导致大规模的校园诈骗出现,其中“外卖诈骗”就是通过虚假订单、诈骗勒索、订单退款等等手段,骗取外卖平台或者消费者钱财的违法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也侵犯消费者权益。

(4)平台乱象缺少监管

一些校园“表白墙”还是由外校的学生接手进行运营,无需任何身份验证,同时并无获得该学校的授权,“表白墙”在网络匿名特性中迷失了自我,让遵守法律成了没有约束力的空话。

(5)网络诈骗温床滋生巨大舆论引导

在肆意传播中,“表白墙”成了网络诈骗的一道桥梁,谣言、网络暴力不断滋生,还在巨大的舆论流量引导之下,给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而仅仅在网络上通过聊天的形式进行推销,发生损失根本抵不过舆论的引导。

三、规制以校园“表白墙”为代表的网络诈骗行为正当性分析

(一)必要性

(1)从个人角度出发,要积极抵制网络诈骗行为,面对校园“表白墙”所可能涉及的好处,如高收入、工作时间地点自由化、可获信息快等等诱惑,作为学生,应进行一个自我判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而从源头切断这种诈骗行为的发生。

(2)从学校角度出发,听取学生各方意见考量后,对是否开展运营官方账号为基准,从本校官方通道筛选来运营该账号,给账号运营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空间进行官方运营。

(3)从社会角度出发,自媒体发展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广告营销,失实信息甚至网络暴力等多重风险要提前打好预防针进行行为规避,制定审核流程、社区交流规范的规章制度,匿名机制的实施,对发布信息进行核实,对于种种冲击法律底线、损害学校和师生名誉的不当做法,应及时站出来说“不”。

(4)从国家角度出发,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对网络空间进行规制以及对受害者进行保护,不失为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化、参与公共生活的一个良好平台。

(二)可行性

(1)从网络环境角度进行分析,网络环境安全是网络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高效的校园“表白墙”运营离不开一个干净安全的网络空间。高校运营“表白墙”应接受校方监督的同时,规范网络舆论环境,消弭舆论传播的混沌无序。“表白墙”墙主应主动对发帖内容先进行一个细致地审核,筛选出真正求助的信息以及对弘扬校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投稿内容予以支持,使“表白墙”真正成为提供正能量和激励大学生奋进的精神场所。

(2)从法律政策角度进行分析,“表白墙”所涉及的种种乱象,超出了校园管辖的空间。国家应该适时做出相关手段制止网络诈骗行为的产生,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实名验证,个人自觉做到维护网络安全。

四、以校园“表白墙”为代表的网络诈骗行为规制方案

(一)满足当代学生对社交需求的多样性同时,积极举报社交诈骗行为,校园可以对积极举报的诈骗行为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

(二)相关公安部门应对网络的管理规则规范化与监督常态化,对没有核实的相关信息进行清查,营造一个清爽干净的网络空间。

(三)适时进行各大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诈骗行为所带来的危害。

(四)学校应及时将线索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各方都贡献出一份力量。

(五)校园治理“表白墙”既需尽责也需有度。应在运营“表白墙”中进行强制实名,学校应该及时发现并运营官方账号。网络相关负责人应该惩治违法诈骗行为,不仅相关立法机关要严格立法规定,同时还要完善对受害者进行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 黎宏.电信诈骗中的若干难点问题解析-黎宏[J].法学,2017,(5):166-180.

[2] 中国新闻网.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诈案 刷单返利类占发案数1/3[EB/OL].(2022-05-11)[2023-02-01].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2/05-11/9751756.shtml.

[3] 腾讯: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EB/OL].(2022-03-23)[2023-02-0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35RV0RJ051998SC.html.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