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韩成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1期
江苏银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 224400

摘要:职业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学校的师资水平、社会声望不仅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关,且与人才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而人才质量又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招聘最为看重的一方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质量人才都是市场短缺的,而且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本文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探讨了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工程;人才培养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以研究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为主,智能建筑属于现代建筑与“4C”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不仅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而且拓宽了建筑业的发展前景。随着智慧城市、文明城市等建设项目的开展,以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愈发受到重视,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比以往更为严格。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职业院校,只有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需求,职业院校才能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会以智能配电、LED绿色照明、节能减排等技术为发展方向,这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

1、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方向设置与应职岗位

首先是以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为专业方向的学生,职业岗位涉及施工工程师、建筑项目经理、施工队长、工程监理、运营管理、电气工程设计等。或者在建筑工程单位、电气照明工程公司从事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造价预决算、销售、监理等工作。

其次是以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通常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监理部门、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公司、设计院、电气照明工程公司、装饰公司、建筑工程公司从事现代化楼宇的自动化设计、调试、安装、维护、运行、管理,以及工程造价预决算、销售、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2、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优化课程设置

老师走出课堂,走进施工现场和企业,亲身体验一线技术人才的工作,拓展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与企业的深度接触,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职业岗位,明确教学任务与要求,总结本专业需要的核心能力,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从专业基本功训练,到专业核心功训练,再到职业综合功训练,最后到创新创业功训练。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与素质能力拓展课程。课程目标充分体验现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各个教学单元进行讲解。除此之外,设置专业课程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让学生的岗位能力符合工作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职业素养。

2.2加强师资力量,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无论是对职业院校还是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而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都至关重要。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承担着培养综合型、高精尖、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重任,本专业主要面向的是现代智能建筑,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比如,拓宽一线老师的教学模式,鼓励老师走出课堂,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实践基地上,多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重视自身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将抽象的结构原理等知识变得形象化、直观化,更易被学生掌握。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入“双师型”人才,补充现有的教师队伍,多给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老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实践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充实教师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内培与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优秀教师,安排教师参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2.3重视实践教学

(1)建设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而实践教学又需要以实训基地为载体。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可以建设智能家居设备安装管理、电梯安装与维保、楼宇智能化三维仿真、建筑节能、智能化照明等校内实训基地,并且与企业合作,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扩大实训规模,丰富实训功能,提高动手能力,对接真实的职业环境,保证“一主线、二结合、三平台”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职业院校还需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氛围与日常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可以采用院级二级实训室管理,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将企业先进的工程技术、施工工艺、文化建设、安全操作章程等内容引入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方法,比如配备指导老师。专业教师每年参加1~2次企业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开发符合岗位要求的实训项目: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减轻就业压力,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掌握岗位技能,入职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开发实训项目,应遵循“三个结合”原则:一是结合校内实训条件;二是结合专业核心能力;三是结合专业群的工作任务,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分解实训任务。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训室,围绕技术、绘图、预算、施工、维修、监理等不同岗位,开发热门等实训课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处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职业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应重视网络技术,并加强教师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实践平台。同时,还要充分整合学习模式与教学资源,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的电气工程技术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雪峰.基于”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2018(30):2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