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网络虚拟消费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虚拟物品的买卖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一种新的产品来充分发挥货币的作用。因此,应该选择哪种产品来扮演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一个难题,而答案就是互联网数字货币。互联网数字货币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互联网数字货币的引入和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世界各国对它的科学研究尚未成熟。本文以年轻一代为研究对象,从互联网上虚拟货币的定义,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入手,并根据对大学生网游消费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互联网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虚拟消费;预测分析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网络虚拟货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布和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因此网络虚拟货币在国内的流通和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年轻一代为研究对象,从网络虚拟货币的定义,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入手,并根据对大学生网游消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深入研究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出结论。
1.2国内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下图是在中国期刊网中得到的网络虚拟货币的学术研究趋势图。如下图1所示,从1998年到2003年,人们对网络虚拟货币的关注度缓慢提高。在2003年之后,网络虚拟货币的研究开始引起了各专家与学者的兴趣。直至2006年,与网络虚拟货币有关的学术论文讨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直到现在,我国相关文献中对网络虚拟货币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对于网络虚拟货币的很多相关问题专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1.3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3.1本文的创新点
1:把握时代特征。国家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消费支付手段增多,导致网络虚拟货币成为了又一大潮流支付手段,符合时代特征。
2:研究主体很有代表性。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为大学生能更多的接收网络信息,作为时代前沿的代表,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群体。
1.3.2本文的不足
因为本篇论文的参考资料主要是通过网上搜索期刊、文献等,并没有进行实地搜集,导致本文参考资料匮乏,内容单调。同时由于搜集数据手段比较单一,只通过线上发布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数据,还需要进行强化。
2 网络虚拟的理论
2.1网络虚拟货币的定义
网络虚拟货币的定义是:由非金融机构发行,借助计算机网络在各个行业之间流通,能购买现实商品、虚拟财产或电子化服务的的货币。目前我国流行的网络虚拟货币有:腾讯公司的Q币、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读书软件上的书币、点券等,这当然还包括虚拟游戏世界里的游戏币【1】。
2.2网络虚拟货币的分类
根据网络虚拟货币的产生方式和流通途径,将其分成三类:游戏网络虚拟货币、购买式网络虚拟货币和转账式网络虚拟货币。
3 我国网络虚拟货币的现状和影响
3.1前期准备与数据收集
3.1.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是以通过提前设计问卷,能够得到自己想要方向的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的、不同专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获取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主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大学生网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3.1.2研究对象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例,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的前沿的群体,普遍都有接触网络虚拟货币的可能,因此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对的就是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但最后得出的结果和分析完全适用于全国所有大学生群体。
3.1.3变量的确定
(1)因变量:本篇论文研究的因变量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
(2)自变量:通过查询相关理论知识和以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选取并构建了以下自变量:①用户特征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学历、网络年龄和网络日均时长等②用户主观感受包括用户娱乐体验、用户网络虚拟消费参与性和缓解压力程度。③网络产品质量包括软件和硬件配置、是否提供良好的反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否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等。④社交环境包括大学生网络结交新朋友,周围同学都在进行网络虚拟消费而随大流等。
3.2 当前大学生对网络虚拟商品的消费情况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习惯,因此团队利用互联网工具如问卷星进行了大规模的线上调查,收集到了大量数据并从中随机抽取了四百一十位学生的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后发现,接近九成的学生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3.2.1虚拟商品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普遍较长,1年以下的网络使用者几乎不存在。其中,网络使用时间在5到6年之间的大学生占比最高,而8年以上的网络使用者也有四分之一。大部分大学生很早就开始使用网络,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声称他们在初中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互联网的使用,很少有学生是在进入大学后才第一次接触到网络的(如图2所示)。由于年轻人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快速的学习适应力,因此更容易尝试并掌握新的技术或信息,导致他们较早地接触网络,这说明了网络的广泛应用正在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参看图3)。
3.2.2对虚拟商品消费的认知态度
网络虚拟商品已经悄然地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各个群体中广泛流传。根据调查结果,54.4 %的人表示支持和看好它的发展,而44.2 %的人则持有反对或者不太看好它的观点,只有少数人持有中立的态度【2】。
3.2.3虚拟商品消费类型及现状问题
根据本次在线问卷调研的结果(参考图表四),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在网上购物,而使用虚拟物品支付的比例达到了24.8%,另外还有11.6%用于休闲活动,剩下的10.4%则涉及到其他的互联网操作。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网络虚拟消费主要集中于虚拟产品的消费上。
经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探讨,并参照相关资料的汇总,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如图5):
可以发现,互联网上的虚拟产品类型繁多且购买便利迅速,这为大学生的在线社交、个人修养和消遣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许多学生深陷于这个虚幻的网络环境中,引发了大量过度的网络虚拟产品的消费行为。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业进步和个人心理健康都有负面影响。
这在学业上导致他们的成绩通常不能达标,只能选择重新学习、留级甚至退学。 一些大学生为了让自己的游戏角色更快地占据主导地位,不分日夜都在线上玩耍,这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逐渐下滑,经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由于对网络虚拟产品的过度消费,许多大学生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互动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明显下降,内心的孤独感日益加重,可能引发自我心理问题。
3.2.4缺乏虚拟商品消费的教育约束
互联网既能带来益处也能造成伤害。由于其开放性,网络上的信息包含了丰富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提升自我修养的有益内容,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利的消息如色情和暴力。不幸的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估网络虚拟产品的社会、应用及文化价值,甚至有些过度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会选择那些可能阻碍个人发展进步的产品。
3.3深陷虚拟商品消费的时尚误区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热衷于追逐流行趋势的人群往往具备创新思维、个性突出、独立思考等特征,他们常常是即兴购物的主导人群。对大学生的群体而言,他们在特殊的人生阶段里经历着身体与心灵的发展过程,他们的世界观也在逐步塑造之中,但其辨别事物的能力相对较低,情感波动较大,同时,互联网上的各种新颖营销手段正好迎合了这群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此外,受消费观念影响,加上网上商家的大规模宣传,良好的财务状况等等因素都使大学生们有勇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网购虚拟产品上,因此更可能被诱惑去尝试流行的选择【3】。
大学生的网络虚拟世界的热情非常高涨,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强烈新鲜感和惊喜反应让他们沉浸其中。网络空间中的绚丽多姿的入场效果、可爱的宠物形象和引领风潮的QQ服装搭配等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且充满乐趣,只需付出少量的金钱就可以获得这些虚拟物品,这使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尝试并成为狂热的虚拟购物爱好者但这种行为导致大学生们的购物欲望愈发旺盛。
4 针对大学生过度使用虚拟商品的策略和建议
4.1重视网络素质的教育以便准确辨认网络标志
1、从大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的互联网素质教育内容,并能理性分析与恰当利用网络资源。虽然他们在享用网络产品所提供的便利时,也应意识到其潜在的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提升辨别和挑选网络产品的象征意义的能力。
2、从学校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圈子是在线社区,其中大多数成员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并寻求指引。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结构,平等的使用在线工具来与学生互动,从而有效实施线上教学任务。同时,可以提供有关网络法律或规则的纸质材料给学生阅读理解并遵守其规定。
3、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商家的自我约束和对网络游戏内容的严谨管理。同时,政府也需要积极参与监管并迅速清除网络世界中的不良标志价值观的信息。另外,家长们的角色也不容忽视,他们必须认识到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生活以防止他们在虚拟物品上的花费是不正确的,并且要重视虚拟产品消费的教育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2积极推广消费知识以引导理智消费
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培育大学生理智的消费习惯是积极推广消费知识。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大学生如何科学和理性地进行网络购物【4】。
首要的是,我们应该对花费有规划,确保它与我们自身的财务状况保持一致。接下来,我们在选择购物时应考虑适当的内容和组合,最后一点,我们要关注自我提升和个人事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4.3树立正确的人生消费观来指导消费行为
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消费观念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虚拟商品的消费行为,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必须的。
4.4赞同通过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来提升其产生的教育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变化应该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关注,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关怀他们、在学习上相互支持等方式,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5】。
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区慈善研究和捐赠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公共福利社交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感情素养并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6】由关心个人情绪转变为关爱团队声誉进而扩展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繁荣,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义务意识和职责担当,塑造出更崇高、更有价值的情感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黄楚怡.浅析元宇宙虚拟服装的未来发展前沿——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对大学生消费者调查报告的分析[J].西部皮革,2023,45(04):36-39.
陈培荣,周健,詹舒尧.虚拟经济视阈下湖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分析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No.508(03):62-64.
刘鲲鹏,党雨,马卓玥.大学生游戏虚拟商品消费行为特征实证分析——以信阳市大学生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v.20(12):92-93.
崔江涛.大学生游戏虚拟商品消费行为特征分析——以武汉在校大学生为例[D].2020.
莎娜,石海英.当代大学生网络虚拟消费从众心理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6,No.433(11):42.
胡金凤.高职女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5,No.390(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