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活动型课堂是新课改所提出的重要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活动型课堂,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素养落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核心素养
2022年3月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根据并指明方向,并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探索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构建。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向,抓住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有效、顺利地实施。本文也就此展开探究。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之意义
(一)落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 识。然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教学,即教师将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输出,并不能够真正达到将这五大核心素养落实培育的目的。但在活动型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又或是亲身参与实践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并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单纯靠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缺少与其实际生活的联接,就无法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们较高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构建活动课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活动,从而高效达成教学目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构建之策略
(一)以素养为导向,设计活动型课堂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为活动教学的具体实施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启发、引领下,有序参与课堂活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想要通过实施活动型课堂从而取得理想的活动成效,需精心设计活动型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逻辑性;而新课程标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表述为“五大核心素养”,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划分学段目标。
结合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结合相应的课程内容,以素养为导向,落实价值引领,围绕教材中的主题设定目标。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中,可将素养目标进行具体设计为如下: ①法制观念:通过分析公众人物偷税漏税等案例,理解法律的作用,总结归纳出违法行为的种类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增强法治观念。②责任意识:通过公众人物偷税漏税等后果的讨论,并结合个人经历,准确归纳出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做法,增强法治观念,做到自觉守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型课堂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主要在教学活动中负责给予指导和帮助,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因此,活动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1.活动教学的设计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贴近生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民主决策的内容,这些教学理论内容大多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这类理论知识。但教师可以选择设置生活类的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抛出问题:“春节假期去哪里玩?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带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民主,结合具体活动,再进行形象化探究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于“民主决策”的认识和理解,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设计活动需要提供明确的说明以及教学支架。由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要给予明确要求和帮助,学生才能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教师欲设计“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地调查本地某个体工商户,了解其规模、产品、纳税等情况,可以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整理一份调查说明,交付每个小组,并进行简单分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活动实施路径指导。
(三)以活动为载体,更新活动型课堂教学方法
活动型课堂可使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议题式教学、辩论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呈现趣味性活动课堂。
1.议题式教学。李晓东老师指出:“议题是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也是活动型学科课程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关键。”教师可以设计议题,围绕议题划分小组,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对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辩论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学辩论活动,就同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组织辩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为扎实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在道德与法治辩论活动中,教师需灵活设计辩论环节和程序,辩题的选择也要立足学科内容,结合社会热点或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做到有话可辨,才能提高整体的课堂活跃度。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活动型课堂的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素养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同时,更高效率地完成课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郭亚茹(1996),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教育学硕士,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