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支教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一鸣 张朋 王萌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7期
吉林建筑大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支教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持续发展,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重要性,并强调了大学生支教在该战略中的潜在作用。大学生支教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包括教育资源的补充与改善、社区和文化建设的推动以及社区交流与文化融合等关键角色。此外,持续性分析中阐述了政府和高校支教机制不健全、短期性与持续性不足、缺乏专业性和适应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相关高校积极引领与监督、加强对大学生支教的岗前培训、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等。

1 引言

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导致了大量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和资源凋零。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振兴乡村经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协调。其中大学生支教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支教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潜在而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和人才支持。

2 大学生支教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

2.1 教育资源的补充与改善

大学生支教活动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资源补充者和改进者的角色。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带来了新鲜的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为乡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支持。他们通过志愿教学、知识讲座和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了乡村学校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大学生的支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乡村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社区和文化建设的推动

大学生支教活动促进了乡村社区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传承。除了教学之外,这些志愿者还致力于社区建设、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可能会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甚至参与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发展。这种积极参与和社区活动有助于提高社区凝聚力,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学习和体验机会。这种文化传承和社区活动促进了乡村社区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社会文化方面的提升。这些努力不仅在教学方面带来改变,同时也在社区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2.3 社区交流与文化融合

大学生支教活动也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提供了契机。志愿者们来自不同背景,通过支教活动与乡村学生、家长、乡亲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这种跨文化交流,志愿者和当地居民彼此了解,增进了对彼此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包容。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整体进步。

3 大学生支教的持续性分析

高校大学生通过志愿性支教服务等实践活动在我国教育扶贫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 大以来,高校支教团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色,在扶 持偏远地区基础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 支教现状存在的问题

3.1.1 政府和高校支教机制不健全

政府在支教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机制。支教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存在难题,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和监督。政策上的不完善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支教活动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导,进而影响了支教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高校的支教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完善的支教计划和管理机制,导致支教活动的组织不够严密。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难以确保支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支教活动的设计可能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无法适应当地的实际需求和长期教育发展。

3.1.2 短期性不足

短期性不足是大学生支教活动常见的挑战之一。由于短期性质,志愿者难以建立起对当地教育的深入了解和变革性计划。这种短期支教模式缺乏长期教育规划和连续支持机制。教育变革和根本性的改善需要更为持久的支持和规划,以适应乡村教育的长期发展需求。短期支教的不足在于难以建立可持续的教育帮扶计划,也无法解决乡村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

3.1.3 缺乏专业性和适应性

志愿者可能缺乏专业化教育背景,导致在专业性教学上存在欠缺。这可能会限制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灵活应变,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不足, 志愿者通常来自城市,可能对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学生的特殊需求了解不足。这可能使得他们在教学和互动中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

3.2 解决问题的对策

3.2.1 相关高校积极引领与监督

高校可以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支教活动的长期化和持续化。通过设立长期支 教项目或机制,高校可以引导志愿者参与更长期的支教活动,以确保志愿者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当地需求,并提供更为持久的支持。高校还 应加强对支教活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支 教活动的实施情况、影响和成效进行跟踪和评估。监督与评估有助于确保支教活 动质量,同时提供反馈和改进机会,使其更为符合当地需求,从而实现更为持续 和有效的支教效果。高校的积极引领与监督对支教活动的持续化和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为支教活动的长期影响提供坚实基础。

3.2.2 加强对大学生支教的岗前培训

在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加强支教者培训是确保支教活动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 重要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提供支教者全面的教学方法培训,涵盖如何制定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和课堂管理等技能。这有助于支教者更好地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培训支教者应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能力,加强 跨文化沟通技能。支教者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心理压力和应对挑战,以及如何处理 潜在的冲突。定期组织后续的培训课程,使支教者不断学 习、成长和适应新的教学技能和需求。通过提供全面、多样化 的培训课程,支教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支教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高支 教活动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3.2.3 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

在支教活动中建立健全的相关保障措施是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和有效进行的关键。确保志愿者和当地受益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明确危险区域和风险因素,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

生的问题.支教可能会带来情绪和心理压力。建立心理支持机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确保志愿者能够得到必要的心理支持。提供志愿者必要的福利保障和保险措施,保障志愿者在活动中的权益。这包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其他相关保障,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健康问题。这些措施不仅关乎志愿者的权益和安全,也影响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大学生支教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教育资源补充与改善以及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然而,该活动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政府和高校机制不健全、短期性不足、缺乏专业性和适应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高校需积极引领与监督,并对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要严格明确自我定位,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支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颜瑜,滑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支教活动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7):93-94.

[2] 杨克和.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教活动的必要性[J]. 2021(2020-8):235-236.

[3] 周超南.浅析大学生支教现状对乡村教育的影响与反思[J].教育研究, 2021,

4(7):156-157.

[4] 郭雪蓉,孙立盎,李婵婵,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 2021(20):3.

作者简介:

陈一鸣(2004.12-)男,汉族,吉林省延吉市,吉林建筑大学2022级本科

张朋(1990.04.14-)男,汉族,吉林省舒兰市,吉林建筑大学辅导员,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王萌,出生年月:2002年06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学校:吉林建筑大学,2021级本科在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