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红色话剧为载体的高职院校 “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

张丽 杨伯龙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40期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以红色话剧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红色话剧、营造“沉浸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融入思政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动效应以及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关键词: 红色话剧 沉浸式 思政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创新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任务。红色话剧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使思政课更直观、更生动、更接地气,实现了第一、第二课堂融合联动,不仅让学生更加熟悉历史、重温历史,也激发了思政教师对课堂创新改革的信心和兴趣,拓展了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思路,让思政课更加有深度,有温度和有活力。

一、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把思政课和红色话剧结合起来,特别是建党百年时期,很多出色的自制的红色话剧脱颖而出。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服装、道具等方式,使学生置身鲜活的历史场景之中,配合角色扮演、情感投入等方式,深入理解革命历史、体会革命精神。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如VR技术、多媒体设备等,打造逼真的历史场景,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精神风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组织能力不够

以红色话剧为载体的“沉浸式”思政课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思政课教师编排话剧的能力、舞台控制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面对学生不积极、热情度不高等问题及时调节、引导的能力。但是,思政教师往往这些方面的能力欠缺,甚至不如学工、团委的老师经验丰富,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思政教师因自身能力不足萌生退意,导致教学最终流于形式。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重专业轻公共课,思政课很多时候在他们看来是满足学分的课程,所以他们不愿意多花时间在思政课上。红色话剧需要剧本编写、排练、表演等,每一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甚至有的学生提出“我是来上课的,不是来表演”的情绪性话语,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三)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实践开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资金支持。服装、道具、舞台、拍摄等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话剧最后呈现的效果。在调研中,很多学生表示服装、道具不足严重影响观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是常见现象,教师也缺乏资金申请的经验,导致红色话剧排演缺乏资金保障,影响教学实效性。

二、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实施路径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挖掘红色资源,一是高职院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挖掘,如党史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二是挖掘学生背后巨大的红色资源宝库,如有些学生亲人是革命先烈,家乡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等,这个资源的挖掘对丰富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二)红色话剧有效融入思政课堂

红色话剧和思政课堂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红色故事“活”起来,学生和老师“动”起来,思政课有“温度”起来。一是在内容选择上,选择具有代表性、教育性强的红色话剧作品,确保内容符合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二是在教学准备上,教师需提前对红色话剧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排演和观赏。三是在实践教学上,组织学生参与红色话剧的排演,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观赏和分析话剧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政价值理念和情感。

内容设计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第十七章全面从严治党为例来说明:

(三)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动效应

本课题组认为应当发挥思政课、学校团委、学工、宣传部、财务、教务等部门的联动效应,确保思政课经费专款专用、足额划拨,为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教学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三、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检验红色话剧“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效果,课题组从学生参与度、课堂获得感两个维度开展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参与度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参与红色话剧创作和表演的积极性、贡献度等,课堂获得感方面,主要考察师生群体对思政课的理解程度、情感认同度以及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方面的变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将红色话剧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深度。同时,“沉浸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求是,2020(08).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李霞 .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马丽娇,红色话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9(12).

李沁.媒介化生存:沉浸传播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谢菲,张帅.“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效性分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10).

依托项目:2022年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以红色话剧为载体的高职院校 “沉浸式”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22YGH0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