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建设路径

冉怡 苏时先 牟启颖 王甜甜 韦学引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43期
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

摘要: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主阵地,加强高校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高校的学生与老师共同运用强有力的方式筑牢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其视角下,就需要探索高校思政理论课真正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

关键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 高校思政理论课 建设路径

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政策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这是我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部署。贵州各地各校响应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政策,充分利用一线教学素材,推动思政工作与现实的结合,不断把思政课同时代列车、社会大课堂、和学生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政课堂搬到各类社会公共场所,以案例、体验、专题等多种教学方式,切实的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

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

(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优化不足

教育内容、目标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力度有待提高。国内研究方向大部分是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内涵、教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探究的,涉及整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较少。由于教学内容的庞大、教育对象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复杂化也使得大中小思政课很难进行衔接与融合。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石书臣强调:“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大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教育能力,要摆脱当前相互独立的现状,完善对教师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创新融合途径。

(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思政课资源库,因此各级学校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都不便于在各个学校之间进行借鉴、共享。同时,已建立起相关网络平台或专门的思政课教学平台的学校其教师却对平台利用率不高,仍在运用老旧的教育资源与模式,而且平台大多具有封闭性,没有在教育平台展现其便利性与多样性,不利于学校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特点

(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两个关键词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充分解释。作为党领导下的高校,其所强调的政治性就要求在学习中了解新中国成立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史;体会国情和党情,坚定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展现深度和广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观点与立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加深刻的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二)引导性与传播性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高校需要发挥思政理论课在政治上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时代性与历史性相融合

高校面对理论课的讲述应将其放入时代发展的大洪流中去,紧跟时代步伐,在课程讲述中反映社会发展最新趋势与成果;同时又要深入挖掘、融合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内涵,让文化得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变,让学生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四、高校思政理论课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固化,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

大学生经历了各个阶段对思政课的学习,对其形成了一种死板的看法,加上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固化,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使思政课堂没有“灵魂”,让学生对思政课提不起学习兴趣。应当结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抓起。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学效果较差

大学课程与中小学课程安排差距较大,中小学采取小班制,而绝大多数高校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大班教学使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老师不能够关注到所有学生,教学内容不能够保证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更易出现学生课上不认真,开小差的现象,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学生缺乏实践性的锤炼,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

在高校的思政课中,应比中小学思政课更加强调其实践性,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建立起新时代学生心态、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良好共同体。所以除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高校思政理论课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

(一)坚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

高校作为党领导下的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在教学上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承接好思政理论课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通过外化的理论学习内化于学生内心思想、能力与素质,实现课堂教学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二)改革教学方法多样化与课程管理一体化

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强化学生主体性和思想自主构建的作用,积极组织课堂实践,通过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及其洞察社会道德的能力。课程管理上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高度统一起来。

(三)联动一体化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应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培训机制建设,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培养,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落脚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交流、实践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石书臣,.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17-22.

[2]邱靖.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5):  86-89+94.

[3]宋怡,王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J]. 教育探索, 2024, (03): 67-71..

[4]孙璠. 一体化背景下大学思政课教学研究[D]. 华侨大学, 2023. DOI:10.27155/d.cnki.ghqiu.2023.000172.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教社科厅函〔2022〕49号

[6]用“心”绘就铸魂育人多彩“黔”景 | 贵州思想政治教育这五年

[7]唐若裴 全面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定位 求是网.2020.09.26

[8]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求是.2020.08.13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中小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建设路径”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231422342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