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研究的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张芳悦 李伟存 丁利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11期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工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便利,在未来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运用CiteSpace 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近二十年来收录的相关文献(共计305篇)进行统计、制图与分析。通过对该领域相关研究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分析、突变词分析等对现阶段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CiteSpace; 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1]。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普及率不断上升,有关研究也逐步增加。为了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抓住研究重心,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主要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以“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为主题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4年至2023年,共检索到669篇文献,在排除非相关、非学术性文献后,最终确定将305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二)研究方法

将科学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作为分析工具,对从知网获取到的30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从年度发文数量、学科分布、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突变词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004年至2023年间有关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研究的基本情况

1.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

文献年度发表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出某一时间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如图 1所示,2004至2023年间,研究文献发表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004至2007年间,发文量均维持在一篇,尚处于教育信息化1.0时期的第一阶段;2008年至2016年发文量开始缓慢攀升,进入第二阶段后,教育信息化建设初现成果,发文量开始增加,并与2016年达到十二年间的最大值18篇;2017年数值有所下降。随着进入2017年,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2],教育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该领域关注度不断增加,2017年至2020年间,发文量逐年激增,2020年达到近年来发文量最大值48篇,随后年度发文数量呈现波动起伏的状态但仍维持在每年25篇以上的较高数值。

2.学科分布

通过CNKI可视化分析发现,在研究领域上,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占比高达49.5%,共99篇,说明研究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学者大多集中于教育领域。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占比42%,共84篇,在计算机发展领域也有一部分学者对该主题进行研究

(二)2004年至2023年间有关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研究的热点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高效、准确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研究领域的关注重心。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图 2)

如图所示,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通过分析,共识别出五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

教学平台,首次出现的时间为2010年,中心度为0.21,出现频次为13。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学平台的转变,以教室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平台逐渐转变为以网络视频为主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视频教学平台[3]。随后,点播式教学平台发展为交互式教学平台,这有利于将封闭式课堂转变为开放式课堂[4],是传统教育方式的一大变革。

辅助教学,首次出现时间为2010年,中心度为0.14,出现频次为16。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5]鼓励各地推动教学改革,满足现代化、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辅助教学包括多种方式,多媒体课件、投影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教师的教学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文字动起来。

数字化,首次出现时间为2012年,中心度为0.37,出现频次为27。以“数字化”为关键词的文章出现频次较高,是本领域的关注焦点。

信息技术,首次出现时间为2009年,中心度为0.13,出现频次为9。这一关键词同样反映了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之下本领域的关注重心。

大学英语,首次出现时间为2013年,中心度为0.13,出现频次为12。表明对于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指将同一研究领域里关系密切的关键词聚合在一起,从而将研究内容进行汇总,便于确定研究领域的主题。(图 3)

由图所示,本研究的主题可大致分为教学平台,初中英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大学英语,混合模式六个聚类。

3.突变词分析

突变性关键词表示待考察的关键词在短时间内出现研究数量的显著跃迁,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研究热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图 4)

通过对突变性关键词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2004至2009年为第一阶段,有关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研究文献较少。第二阶段为2010年至2012年,学者开始研究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但是文献的发表量并不高,辅助教学跟信息技术发展尚不完善。2012年至2014年数字化和高职成为研究前沿。教学平台这一关键词最早出现于2010年,但突显时间段为2015年至2016年。此外2014年至2020年这六年间的突显关键词还有教学模式、大数据、模式、外语教学、信息化以及教学资源等。最后一个阶段为2020年至2023年,这一阶段的突显词分别为辅助教学、初中英语、人工智能、慕课平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个关键词最早出现于2010年,但是突显时间为2020年至2023年,同时信息技术最早出现于2009年,但是突显时间为2021年至2023年。这两个关键词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且均有较长时间的研究时间,有着较好的研究基础。

四、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4年至2023年间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在此做出以下总结:

(一)2004年至2007年处于教育信息化1.0阶段的建设初现时期,这一时期内的教学多采用录音机、录像机等辅助设备且普及率并不高,研究文献较少且多处于理论层面。

(二)2008年至2016年,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教育信息化1.0第二阶段——驱动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教育信息化普及率较前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字化逐步发展起来,“互联网+教育[6]”战略逐步推进,人们对本领域的关注度提升。

(三)2017年至2023年期间,我国正式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数字化,信息化突飞猛进,辅助教学模式[7]成为一种广受推崇的新型学习方式,研究文献的关注重心也逐渐由理论转移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

五、未来与展望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将研究中心放在如何突破创新,发展教育数字化,而很少关注到使用者的感受。就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来说,研究使用者对于该类平台接受度的寥寥无几。这意味着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十分空缺,对于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接受度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此外,通过研究使用者对于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接受度,从中吸取经验,弥补不足,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将立足于在读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中对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使用情况展开研究。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应用感受与行动意向,分析大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接受度和影响学生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以期提升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使用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加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S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04-18

[3] 董铭,葛泓.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

[4] 华尔天, 高云,吴向明.构建多元开放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  (01):  64-68.

[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6] 薛文兴. 区域推进“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J]. 基础教育课程, 2017, (09): 32-35.

[7] 隋晓冰,程璐璐. 作文自动批改系统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慕课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 29(02): 66-71.

基金项目:本文系潍坊医学院2023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TAM和ISCM模型的大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的接受度研究”(编号2023532)、202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创新素养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2CYB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