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情景临床思维”与“思维导图”相融合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和探索
摘要:目的:为了发挥口腔医学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将“数字化情景临床思维”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中,并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19级口腔医学生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从应用效果反馈和学生知识能力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数字化情景临床思维”与“思维导图”相融合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后,93.2%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临床思维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诊疗流程、临床思辨能力和诊断能力。理论成绩及出科成绩分别为(89.32±3.27分),(90.25±2.17分);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出科成绩分别为(85.25+4.11分),(86.22+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临床思辨”与“思维导图”相融合的应用,更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及更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情景临床思维;“思维导图”;融合;口腔颌面外科学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临床思维是医生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关键[1]。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多学科知识,以患者为中心,形成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2]。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很强的医学学科,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过程中没有专门的临床思维训练课程,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训练仍遵循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又没有系统的临床思维训练,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是很困难的[3]。口腔本科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将会学习完成口腔医学专业所有课程,大五进入临床实习,所有课程都是以独立单元式完成学习,没有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横向综综合联系,学科之间未经过整合,口腔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未进行过完整的病例讨论与分析,使得进入临床实习时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很难将其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情景模拟已经逐渐进入口腔医学教育教学中[4-7]。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实践课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支持下的情景模拟教学具有效率高和可重复性,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8]。但是,过度依赖虚拟仿真技术的情景模拟教学,也具有其局限性。由于缺乏带教老师“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情景模拟也会让学生们陷入花样繁多的虚拟泥潭中难以自拔,从而影响对疾病本身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虚拟仿真教学的同时,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是将若干个支离破碎的虚拟案例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临床思维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将“思维导图”系统和“情景模拟”进行相互融合,为解决情景模拟教学的困境提供了新策略。
本团队区域教学联合,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共同完成本课题。该中心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用该实验中心的虚拟仿真设备-口腔情景化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北京众绘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型号:V1.0,产地:中国)。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大四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名。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成绩、形成性评价等方式,判断两者相融合对口腔实践中临床思维的作用。
根据口腔理论课教学进度,针对性在实践课中安排口腔情景化临床教考系统(以口腔颌面外科学感染为例进行说明)。
实验组学生登录系统和感染病例选择后,系统提供智能化语音问诊,长按住“语音问诊”图标可以与虚拟病人进行语音医患交流。虚拟病人能对病情相关的提问进行智能回答。针对用户的提问内容,系统能自动分析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在考核模式下能进行综合评分;在练习模式下操作完成后可查看细节项。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口腔检查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放入托盘,点击托盘内的工具可将工具放回。口内检查需要使用双手力反馈设备进行操作,左手手柄模拟口镜、右手手柄模拟“刻度探针”、“尖探针”、“镊子”等工具。检查至患处时,会有对应的阳性指征动画表现或文本框提示。3D 鼠标也可以改变操作的视角和点位。口腔检查过程中或者检查结束都可以通过软键盘填写口腔检查记录表,记录表根据虚拟患者的口腔情况填写。
口腔检查结束后,点击界面下方“辅助检查”按钮,开始在电脑前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操作。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计划。操作提交之后,系统给出医患交流、口腔检查、记录表、辅助检查、诊断和处置的操作细节展示,对用户操作了哪些项和系统提供的候选项可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练习模式显示最终得分和得分细则分析图表。
结合智能化评分,由高年资教师给予该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训练(对其进行内容强化和拓展。(图1)
二、实验结果
(一)问卷调查。实验组发放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100%学生认为感染的外科数字化虚拟仿真临床思维(20/20)可以全面了解患者就诊时的程序。83.2%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诊疗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诊疗能力。93.2%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临床思维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诊疗流程、临床思辨能力和诊断能力。95.3%的同学认为虚拟仿真实验与思维导图的结合,是对口腔实验及理论的很好补充,在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前给与积极的帮助和指导。
(二)理论及出科成绩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出科成绩分别为(89.32±3.27分),(90.25±2.17分);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出科成绩分别为(85.25+4.11分),(86.22+4.12分)。实验组高分人数多于对照组,理论和出科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团队教师成员一直致力于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教学改革,从2011年开始在理论课尝试PBL,CBL翻转课堂等教学,2018年实践课程应用标准化病人(SP)等,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现行临床思维训练和考核(标准化病人),通常采用真人演员扮演患者,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方式。病例不够标准、病人口腔中也无真实症状、评分不够客观、病人演员成本高昂,病例数量有限,练习和考核组织任务也比较繁重。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口腔数字化情景临床思维也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教学。
情景化临床思维教考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口腔各科三维诊疗场景和标准化口腔疾病患者,真实还原病人的口腔病变和全身健康状况,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诊疗全程关键环节练习,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病史资料采集、影像学检查结果判读、病历记录、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辨能力、治疗计划制定、职业素养等。在2022年全国口腔院(系)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展示中首次设置了“数字化新技术操作展示”,其中一项为“数字化临床思辨”操作。选手使用“数字化临床思维教考系统”进行操作,按照系统分配的病种进行患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辅助检查、病例分析、临床诊断及处置等操作,操作完成后系统后台给出客观化评分。我院学生在系统化和临床老师思维导图的训练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该实验系统与思维导图相联系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临床流程、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了清晰的认识。本研究以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规范操作标准并及时反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再加以纠正和指导。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和出科成绩提示数字化临床思辨系统应用更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并提高其应用于临床的能力,获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晴,孙晓楠,张静等.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探究[J]. 医学教育管理,2019,5(3):214-217.
[2]胡梦巾,白宝帅,宋焱峰. 医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临床思维培养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127-128.
[3]龚洁,杨光耀,季湘年. 基于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计算机模拟病例系统的现状与应用前景[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5):747-749.
[4]王振慧,杨宏业.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 口腔医学研究,2022,38(09):811-814.
[5]高璐,金海威,金冬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22):31-33.
[6]陈睿,李雯娟.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口腔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06):684-687.
[7]朱名毅,李俊,黎淑芳等.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22(02):111-112.
作者简介:柴娟(198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西安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外科及种植。
课题编号:西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JG-43)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08040811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