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路径探索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传统非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瑰宝,它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累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农村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路径展开研究和讨论,希望为农村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路径;
0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文化传承的问题。农村传统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非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村传统非遗文化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村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样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1农村传统非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1.1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在农村,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非遗项目,如民间舞蹈、传统音乐、手工艺等,这些非遗项目展示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传承下来,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非遗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乡村观赏和体验这些非遗项目,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助于提升乡村的经济收入,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因此,应该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积极寻求创新的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
1.2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
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农民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而非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例如,庙会是农村地区常见的非遗文化活动之一,农民们可以在庙会上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还可以观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从而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动。除此之外,农村地区人口流失相对严重,这就使得乡村社区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所以,在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多元化”非遗文化活动,让农民们积极参与到乡村社区的建设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以及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路径
2.1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非遗保护体系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非遗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标准,这有助于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法律依据,确保非遗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还要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研究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和现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在这过程中,则需建立非遗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并完善专门的非遗文化保护机构,负责非遗文化的申报、评审、监管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要设立非遗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对非遗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政策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为非遗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降低非遗项目的资金成本。在政策引导下,一方面,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非遗文化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为乡村振兴、文化繁荣作出积极贡献[1]。
2.2加强传承人培养,激发传承活力
为了推动农村传统非遗文化的持久传承,必须高度关注并致力于传承人的培养与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举办非遗文化培训班,邀请资深传承人担任讲师,传授技艺和知识,开展师徒制,让年轻一代在资深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非遗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给传承人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应当设立非遗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表彰在非遗文化传承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传承人,这样可以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能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2.3发展乡村旅游,拓宽非遗文化传承渠道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30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9000亿元[2],也就说明乡村旅游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挖掘和利用本地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让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还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旅游体验。同时,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游客能够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到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和制作过程,这也就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让其走出乡村,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时,要确保旅游开发不会损害非遗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要加大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繁荣。
2.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非遗文化认知度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所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提高非遗文化的认知度。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借助多元化的渠道来广泛传播非遗文化的价值,可以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制作并发布有关非遗文化的专题报道和宣传视频,或者在学校和社区等场所积极开展非遗文化的教育活动,包括组织非遗文化讲座、展览、工作坊等,让公众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非遗文化的技艺和传统。目前,由于非遗文化通常被视为一种“老派”的文化形式,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3],为了改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这种固有观念,建议邀请知名人士参与非遗文化活动,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等方式,让非遗文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潮流。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路径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培养传承人、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只有将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非遗文化。
参考文献:
[1]杨颖.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路径探析——以萧山花边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3):166-169.
[2]何旭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传统生态文化传承路径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 40,(6):88-93.
[3]覃义琛,黎卓余,韦静玲.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与创新路径研究 ——以仫佬族刺绣为例[J].民风, 2023,(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