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下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体系的优化策略
摘要:以新时代下实施体育强国战略方针和推动赛事名城建设为大背景,本文从成都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入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结合四川省办赛特色和志愿者发展现状,从体育志愿者分类和规模、招募和培训、分工和实施、参与动机、激励保障、运行管理机制等逐一审视,构建并完善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乒乓球世锦赛、亚洲羽毛球精英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显著提高。回顾以往的大型赛事不难看出,志愿者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标准、构建社会和谐文明和决定赛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志愿者服务已经不是个体化的行为,而是一个组织化结构,科学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四川省区域特点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后四川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概念界定
唐晓彤[1]等提到:“大型体育赛事是指世界性、全国性的各类综合性的运动会或者说是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影响力较大的单项赛事”。吴惠明,陈锡[2]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并且竞技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体育赛事的比赛。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可以认为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二、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水平的影响分析
(一)注重因地适宜。由于自身嵌套于我国体育领域复杂的府际体系之中,志愿者体系建设不仅是自身机构的变革和重塑,还受国家战略和当地政策影响,志愿者服务如何实现真正“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据当地情况,结合当地政策研究和现有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服务框架,才能构建完善的志愿者运行管理机制。
(二)注重赛事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回溯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发展,其发展历程与赛事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同样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中国体育赛事志愿者起步较晚与此不无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体育赛事志愿者也在不断增多的体育赛事中得到了锤炼和壮大,社会关注与参与程度有了长足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社会价值赋予了更深含义,如何建设好志愿者队伍,对优化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提升体育赛事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培训。赛事的服务对象是以运动员为代表的的人群,志愿者服务的表现甚至会对主办城市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志愿者的策划、招募、培训和组织对于赛事的成功举办都是基本的战略和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完善教育技术和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对培训效果起到正向作用外,更要善于利用政府这个职责部门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协调对志愿者培训和志愿者服务动机起激励作用,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
三、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一)明确优化目标。随着体育强国战略与赛事名城建设的推进,当前志愿者服务体系与政府行政深度捆绑,如何使其成为独立公共部门和社会部门的“第三部门”,与政府形成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是当前我国志愿者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由于自身嵌套于我国体育领域复杂的府际体系之中,志愿者体系建设不仅是自身机构的变革和重塑,还受国家战略和当地政策影响,志愿者服务实现真正“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跨界思维,运用不同角度研究我国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服务框架,重塑志愿者服务指标体系,构建完善的志愿者运行管理机制,促进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供需矛盾的解决。
(二)有效整合体育赛事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有效整合各种行政资源,构建高校协助、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三结合的志愿者管理格局。高校是志愿者的起点与基础,应努力营造和谐的体育气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服务意识和应对困难的良好心态。体育协会是志愿者组织的重心与主阵地,应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主阵地作用,通过科学培训帮志愿者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提高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政府部门是志愿者精神的延伸与归宿地,应努力营造以尽责为荣,不负责任为耻的社会环境,使志愿者潜移默化地陶冶道德情感,提升责任意识,锻炼公民行为,塑造健全人格。
(三)完善服务体系的构建。通过梳理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组织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和资源现状,构建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工作组组织机构、志愿者人力资源系统、志愿者管理规章制度、志愿者运行管理机制等服务体系。一、志愿者工作组组织机构。设有综合协调部、招募培训部、运行管理部、后勤保障部、宣传舆情部、省外工作部、应急管理部七个部门。二、志愿者人力资源系统。系统研究大型赛事的核心竞赛和语言志愿者,对其注册、抵离、运动村、交通、安保、场馆、住宿、餐饮等志愿者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三、志愿者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志愿者工作手册、志愿者派遣和管理工作办法、志愿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志愿者着装管理规范、志愿者住宿管理细则、志愿者激励保障制度、志愿者会议记录等。四、志愿者运行管理机制。结合国内外举办世界综合性体育赛事成功经验,特别是2023年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运行管理实践,对赛事的社会影响做追踪分析,对赛事出现的问题做总结,不断更新改革思路,优化志愿者管理机制。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增强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运行中,合理科学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热情,能够切实保障赛事的成功举办和提升赛事的运行效率,并在多维交互中充分激活创新思维和人文关怀,拓展体育赛事的价值边界和效益空间。
其次,通过系统建构突破以往政府主导下的制度束缚,以实现价值奉献目标为根本导向,促进提升赛事服务水平的全面落实,促进健康第一、全民健身的目标达成。
最后,实现政府、社会和高校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四川省大型赛事志愿者服务体系供需矛盾的解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体育赛事服务,在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同时塑造自信、团结的国民形象。
参考文献:
[1] 唐晓彤.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模式研究[J]. 体育科学,2006(02):57-63
[2] 吴惠明,陈锡.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及启示[J].体育科学,2007(06):78-81
[3] 侯志军;姚佳;王正元.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与志愿动机的关系研究.当代青年研究[J],2014(03):78-81
[4] 景晓娟.重大公共事件中青年志愿者利他动机的研究——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例.中国青年研究[J],2010(09):45-52
[5] 汪志刚;徐丕臻等.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对志愿者响应的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体育学刊[J],2019(12):78-82
[6] 王兴华.大学生参与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动机研究.体育文化导刊[J],2017(05):117-122
[7] 邱明强.体育赛事志愿者参与动机与激励制度研究[J].体育与科学[J],2012(07):29-33
[8] 邱亚君.体育志愿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因素的理论研究.中国体育科技[J].2009(11):65-69
基金项目:2023年度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新时代下四川省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NCTY23B17)。
作者简介:武恒(1992—),男,汉族,河北邯郸市人,讲师,教育学硕士,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