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高中思政课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新课标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 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与新课标理念相契合。将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高中思政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问题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1.1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3],笔者看到了关于问题教学法的一些概念的说明:教师要协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假说,并加以实践验证,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杜威1910年发表的一本著作《我们怎样思维》[4],阐述了解决问题的五个阶段。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家马丘什金和马赫穆托夫(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博士马赫穆托夫)等人,提出了一种“问题法”。在对各种概念与网络、查询教学法等相关书籍进行了分析、归纳之后,作者认为,问题教学法,正如它所说的那样,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和研究,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由此可以得到结论,解答问题,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最后实现“问题式”的目标。
2.问题教学法的特征
2.1自主性
在当代的中学教育体系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更为灵活和互动性强的问题教学法所取代。这种教学法强调了师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与讨论,旨在通过这种交流深化知识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探索者。他们需要培养对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寻找和提出问题,从而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自主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展现出的思考深度和决策能力。
2.2实践性
在当今高中的思政课教学环境中,教材往往以大量文字和理论知识为主导,其中不乏许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这对于那些习惯于机械记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理解这些复杂概念上存在困难,他们常常选择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和作业。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实际应用这些知识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学生必须要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问题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强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2.3问题性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其核心魅力在于“问题性”这一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更是凸显了问题的重要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具体而言,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预设一些开放性或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课程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通过提问来深化理解。同时,教师也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与考验。[5]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被鼓励去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并寻找解决之道。这种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使他们能够独立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学生自身也需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会合理规划时间、调整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反思和成长。对于那些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改变这种状况,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还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3.2教师素养有待提高,提问技巧有待加强
在教育的长河中,疑问如同一艘航船的灯塔,引领学生航行至知识与智慧的港湾。没有疑问,教学就会沦为一场单向度的知识传递,失去了激发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宝贵机会。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联着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维探索。为了促进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转化为深刻的思想方法,教师们必须利用自己深厚的知识储备来构建一个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这不仅要求老师们深入研究资料,进行细致的搜集和整理,还要经过深思熟虑,归纳出那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富有洞察力和创新精神的,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答案,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4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堂中运用策略
4.1优化问题设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提出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旨在深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启发性。在这一模式中,提问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更是沟通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桥梁,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开启他们智慧之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问题设计,巧妙地将教学目标与实际案例相连接,如同架设了一座通向知识海洋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复杂概念,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问能营造出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因紧张或陌生而产生的焦虑,还可以降低他们对提问的恐惧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不再感到孤独无助,而是被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4.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式学习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是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问题式学习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创设丰富多样、富有趣味的真实性问题情境,以文字、 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或者师生合作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与情境相适应的无定答案的问题,而不是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这样能更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此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针对所开展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2020,(17):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2 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10.
蔡福厚.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 “激活”[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