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学生“三下乡”参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为例

苗伟杰 宫靖 孙霄然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61期
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

摘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生扎根基层、助推基层医疗水平进步的重要平台,是了解社情民意、参与基层卫生工作的有效手段。文章以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为例,通过医学生“三下乡”活动,分析医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探索如何发挥医学人才和专业优势,助力乡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医学生;乡村振兴;三下乡,基层医疗卫生

1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学生“三下乡”参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和使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和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其中,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要求在乡村医疗卫生方面优化县、镇、村各级医院建设和服务,消除服务空白;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1]。

青年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力,医学生“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是青年理想信念落地扎根的实践过程。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依靠“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深入基层,扎根济宁唐口,以实际行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医学生要合理运用“三下乡”平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完善乡镇、农村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理想融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大”情怀中,在社会实践中“锻品行、磨意志、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坚守者、践行者,争做热爱基层卫生事业的新时代青年。

2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学生“三下乡”参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价值

2.1助力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专业技能,同时通过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医学生可以感知家乡发展、反哺家乡医疗卫生建设,为乡村基层医院培养一批了解乡村医疗现状、愿意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

2.2助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医疗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可以极大程度推动构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医疗卫生体系。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创新志愿服务形式,为基层提供急需的医疗服务,协助医院工作人员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为社区居民健康义诊等,并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向当地村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同时,经过调研和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医院,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乡村医疗资源的短板,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改善建议,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助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3深化校地合作,让“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基层医院落地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阅历浅薄。尤其对于医学生来讲,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提供了一个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校地双方共同打造的联合体,对医学生技能实践起促进作用,为医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接受医学技能锻炼开辟了新平台,为推动校地合作、培养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开启了新篇章。

3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学生“三下乡”参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3.1发挥医学生专业特色优势,深入乡村医院、敬老院等地开展爱心医疗活动

健康爱心义诊、急救知识普及、健康知识宣教等内容,是医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载体,是发挥医学生专业学科特色优势,提升医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良好措施;是运用先进医学知识优势弥补乡村医疗短板,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在实践中亲近农村,振兴乡村,为祖国美丽乡村建设挥洒汗水,为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的强大活力。

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前往济宁市任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唐口街道杜屯社区等地,开展以爱心义诊、日常健康知识普及、急救知识宣教等为主题的医疗志愿服务,此活动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的良好证明。从乡村实践中锻炼得以提升自我,是新时代青年医学生与基层的双向奔赴。

3.2发挥学生党员在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在学生最富朝气,代表着祖国和人民的未来;也特殊在学生的思想并不十分成熟,也缺少经验。所以,学生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充分发挥队内党员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带动队内团员青年,真正将自我置于现实中淬炼,增本领、长才干、作贡献。

3.3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把握“两创”的中华文化立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发扬好、传承好非遗文化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

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前往济宁市任城区董氏古兵器博物馆拜访非遗传承人董现行,近距离感受“董氏古兵器制作技艺”的独特韵味;前往山东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参观皮影戏、中国书法、古琴等闻名中外的非遗文化,用心聆听文物声音;前往唐口街道张寨新村,走进村内杞柳园艺馆,向村支部书记请教柳编非遗技艺如何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张寨新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财富密码。青年学生弘扬非遗文化,是深入把握“两创”的中华文化立场、捍卫中华民族精神根脉、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的强大活力。

3.4赓续红色文化血脉,探寻红色记忆在青年政治引领中的价值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血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济宁医学院“唐韵医心”服务队前往济宁市政协文史馆参观学习,走过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高秀丽馆长为队员们进行以《恰同学少年——从诗词中感受青年毛泽东奋斗人生的壮丽画卷和心路历程》为主题的专题党课,通过学习,队员们从百年党史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结语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助推医学生在社会实践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途径,是医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树立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这一远大理想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医学人才的输入,青年医学生要奋发有为,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写下生动的青春注脚。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001).DOI:10.28655/n.cnki.nrmrb.2023.001491.

作者简介:苗伟杰(2002—),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本科在读,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学。

*通讯作者:孙霄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