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关键阵地,其改革实践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一系列策略与措施,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有效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改革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语文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教学方式多以传统讲授和课本练习为主。核心素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情况有限,尚未充分体现。虽然一些教材开始加入文化自信相关内容,但整体关联度不高,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侧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表现中文化自信不足。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自豪感,表现出文化自信的缺失,这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自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从而形成积极的文化认同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也有助于他们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树立自信心。其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学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和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本民族文化中自信地成长,还能在国际交流中展示出开放、自信的态度,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文化使者[1]。
(二)文化自信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契合点
文化自信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紧密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首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古诗词和传统故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和故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过程中,文化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最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欣赏、写作训练和语言表达,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改革策略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首先,应在教材中融入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元素的内容,通过增加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篇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文化内涵;项目式学习则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合作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此外,强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如古诗词、现代诗歌和散文等,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2]。
(二)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样不可或缺。首先,组织与文化自信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通过实际参与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创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也是重要的改革策略。学校可以设置文化墙、举办文化展览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随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通过这些措施,校园内将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的提升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教师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角色,必须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传递这种自信[3]。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认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其次,要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的能力。教师应掌握将文化自信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技巧。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不仅要教授其文学价值,还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最后,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培训与交流活动。通过参与教育论坛、教学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措施,教师不仅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论
展望未来,我们应持续推动文化自信培养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议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融入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元素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系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自信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全面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淇毓,邹青灼,韩伟俊.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20(7):34-35.
[2] 郭庆霞,张星驰,徐智慧.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策略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21):49-51.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16.
[3] 刘元雪. 吟诵经典气自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109-111.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