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试论《弟子规》中的德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张宇宣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17期
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18

摘要:《弟子规》作为我国经典教育读物蕴含了很多德育思想,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四大核心德育思想,分别是入孝出悌;谨言慎行;泛爱亲仁;知行合一。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延伸为个人品德观、爱家爱国集体观、和谐社会观和学习观。《弟子规》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作为教学方法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后提出了《弟子规》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加强个人品德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引导,鼓励学生践行道德。

关键词:《弟子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一、《弟子规》概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儒家学者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雍正年间大儒贾存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1]。其内容采用孔子《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语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及朱熹的《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

全文一共1080字,三字一句共 360 句,由七个部分组成。先以总叙开篇,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从各种小事论述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

二、《弟子规》的德育价值

1、个人品德观

《弟子规》中体现的“谨言慎行”是修养个人品德的重要内容。通过十分精简的语言和通俗的小事教给人如何说话、说什么话,如何做事、做什么事的道理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的行为准则。另外在《弟子规》中还提出了身体力行、环境陶冶、克己省察、推己及人等重要修养个人品德方法[2]。《弟子规》中的内容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弟子规》中修养品德的方法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

2、爱家爱国集体观

《弟子规》中归纳的孝悌观也可以延伸到家国集体观。具体可以体现为,对父母的孝顺、爱护拓展到对国家的忠诚;对父母的尊敬、谦恭拓展到对组织、对长者的尊敬。通过学习《弟子规》的道德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集体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同时增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文化趣味性。

3、和谐社会观

《弟子规》详细描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其中“泛爱众”“亲仁”都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一样,都表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都需要和谐相处的社会观。学习“泛爱众”思想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4、学习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都说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先直接学习知识和道德的理论将其内化,再通过实践将知识和道德外化,从而完成知识和道德的深化。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1. 缺少个人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引导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课”的形式,具体一共有五门课程,更多的偏向于政治教育,仅有一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针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但仍旧缺少了对学生个人道德和行为习惯等内容培养。当前大学生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甚至有同学经常彻夜宿醉,既伤学生身体,又有损学校形象。另外在个人卫生方面没有大学生朝气蓬勃的样貌。许多大学生上大学是第一次独立生活,没有了家长的监管,在个人行为和生活习惯上都变得懒散。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缺少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和生活习惯针对性的引导。

2. 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很多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很多学校对于传统文化都是开展一些视频选修课,并没有将其真正挖掘,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作为必修大课,有必要将传统文化纳入其中,提高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的同时,增添了思政课程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3. 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多是以讲授形式进行教学,教室里的学生做的满满当当,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只因为当前教育形式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育。而很多理论内容生硬难懂,无法吸引学生,从而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流于形式的局面,也导致了学生将道德规范停在认知阶段,无法外化到行动中。

三、《弟子规》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建议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动摇,才能更好的将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时,我们应主动摒弃其中落后的思想糟粕,取其中精华,选择符合当今时代主旋律的思想来进行传承。因此在将《弟子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

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只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识。《弟子规》、《大学》等经典读物基本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内容,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承和发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个人品德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引导

大学是自由的,但是也不是绝对自由的。“出必告,反必面”是大学生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即使没课出学校游玩也应该及时告假、销假。“居有常,业无变”告诫大学生要有规律的生活饮食起居。另外大学生多是集体生活,需要每个人都讲卫生,才能有良好生活环境。“晨必盥,兼漱口”才能有大学生的精气神。另外要穿符合学生身份和课堂要求的服装,作为学生“冠必正,纽必结”才是真正的穿衣自由。宿舍卫生需要集体维护不能乱摆乱放要“有定位”,不然就会“致污秽”。《弟子规》把生活要求叙述的细致入微,“谨”这部分更是可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4. 践行道德

“知行合一”是《弟子规》中重要的德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知行合一”,具体的做法有:第一,开展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泛爱众”。第二,开展“拒绝网暴”的演讲活动。学生们讲述由网暴导致悲剧发生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领悟“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第三,组织参观名人纪念馆。学习名人事迹,传承名人精神,真正做到“亲仁”。除了开展系列活动外,还可以组织读书会,践行“读书三法”等活动。

综上所述,《弟子规》既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内容,还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弟子规》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使其德育思想更好、更全面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11.

[2] 范晓秒.辩证分析《弟子规》的德育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2):123-128.

[3] 叶小文.中国“强起来”[J].人民论坛,2017(S2):41-43.

作者简介:张宇宣(1997-),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