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学生为导向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抽象、教学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坚持以学生为导向,探索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导向;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经济理论,掌握经济政策和措施,具备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点为中心展开讲授,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改革:(1)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采用小班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4)增加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环节。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学生学情分析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反映: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理解不透、记不住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改革措施:(1)针对授课内容,除了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外,还在授课中穿插讲解一些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理论知识;(2)针对授课方式,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3)针对授课对象,我们采用了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如案例教学中引入了一个实际的宏观经济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4)针对学生的参与度,我们采取了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讨论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参与度有了很大提高。
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学生需求,笔者提出了一套以学生为导向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具体实施目标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2)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综合素质高、可持续发展的人才。(4)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使本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引入视频动画,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经济学理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和社区功能,可以方便地开展课后讨论、答疑、案例分析等活动。另外,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积极使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但是这种考试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由于课程知识点多、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考核的重点;其次,闭卷考试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只准备期末考试,导致平时学习的质量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学习的情况。基于此,我们尝试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考核。除了期末考试外,还采用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和开卷考试(占5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平时成绩中,我们加入了出勤情况;在实验成绩中,我们加入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在开卷考试中,我们加入了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
结论与展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导向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在课堂上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环节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未来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还应继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丽.“金课”建设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9):210-211.
[2]蒋春艳,张锦,吴晓艳.基于应用场景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对外经贸,2022,(02):129-132.
[3]刘津汝,曾倩.课程思政与《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3):164-166.
基金资助 2023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管学院院级重点课程《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