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研究

徐啓超 韩凯茹 曹鑫硕 赵滓昱 田术国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63期
牡丹江医科大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1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变化,给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目前,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院校的重要任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的服务国家和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一、大学生三自教育的内涵

自我教育,是学生认识自我能力的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我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教育路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发学生的自我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结果,更是教育的内在动力。通过自我教育,将学生的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外在转内在,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提升。自我管理,是管理的内化,包括行为和思想等方面。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大学生主体的特性,从全面发展出发。自我服务,是自我服务意识的触发,从自我到他人的升华,从而实现人生价值。高校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建立大学生三自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和品格的等方面还处于发展的时期,还存在有待完善和发展的方面。大学之前的教育以被动教育为主,在教师的管理下,完成文化课程的学习。但大学环境与以往不同,大学校园更开放、更自由,学习环境更宽松,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有规律、有秩序地参与大学生活。然而,因为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缺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就需要高校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环境,让学生规范自身,做一个有素质的大学生。

(二)重要性

第一三自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大学生渴望成长,渴望成才,他们拥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大学生脱离了父母和家庭的羁绊,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他们尚未形成健全的人格,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这是学校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思想逐渐趋于成熟,在未来可更好地适应社会。第二三自教育符合素质教育根本要求。大学生的独立意向强烈,各个方面的能力迅速提高,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是大学生内在控制和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艰巨任务,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素养和素质,是大学教育成果的客观呈现。 “三自”教育符合大学的教育根本要求,这同时也是高校教学和育人的结合,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和学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的教育成本,实现了学生和学校的双赢。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三自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强化三观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学生的三自教育,需对学生进行三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思想、政治、价值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认知,从而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二)强化生涯规划

为实现学生三自教育管理,学校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形成准确的认知,从而在学习和成长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首先,学校应在每个学期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方向地完成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他们应在毕业前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科学的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在大学时期实现综合素质的建设与提升。

(三)加强就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也是大学生三自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现状,组织就业讲座,全面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学习和管理,全面提升自我服务能力,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实现大学生三自教育管理,教师需重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需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尤其是针对哪些在平时沉迷网络的同学,对他们应重点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品格,在思想上对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端正思想认知,并在行动上严格落实三自管理和服务标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时,心理教师需讲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和需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和约束的习惯,从而规范学生品格和修养。

四、小结

大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教育主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即所谓的三自教育。大学生三自教育问题与当前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三全育人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高校全体教职工肩负着教育和德育工作职责,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育人手段,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从对当前多数高校学生三自教育的实施情况看,力度明显不够,缺乏理论与实践指导,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当前高校学生三自教育的问题,对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试图通过大学生的自主规范性的学习与管理,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娜娜.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探析[J].黑河学刊,2023(06):155-156.

[2]杨媚,乔毅.如何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J].文教资料,2023(31):127-128.

[3]刘志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4):54-56.

[4]孙磊.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37(02):166-167.

[5]杨德荣.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4(36):64-65.

[6]杨川川.大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2,4(14):71-72.

[7]叶荣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09-110

牡丹江医科大学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4114

作者简介:徐啓超(2004.09–),男,汉族,黑龙江省林口人,牡丹江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22级口腔医学专业在读学生。

通讯作者:田术国(1975.08–),男,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人,牡丹江医科大学学生财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