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郭小涵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20期
扬州大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地区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东西部同层次两所初中学校资源配置展开对比,对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分析其是由于政策导向不明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差异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完善政策法规、调整资源分配机制、加强地区间合作、提升教育观念和理念的解决策略,以促进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教育质量

第一章 引言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人口、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东西部地区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从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改善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差异、人口分布和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学校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教育质量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学龄儿童向东部地区流动,农村的孩子不断向城市学校流动,加之东部地区在人才引进和资源利用上的优势,使得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衡,差距日益显著,逐渐加大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

当前,学生求学的阶段则是由一场场升学考试串联的,小升初测试、中考、高考、考研等等,并且在考试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虽然在2018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国家从法律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存在种种问题。家长认为好工作的前提是读了好大学,好大学的前提是好的高中,以此类推至小学教育甚至学前教育,由此引发择校热。在机会公平的时候,很多人趋向于选择过程公平,以教育为例,家长期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进行不断的选择,并择优者。这也是教育资源会倾斜的原因之一。

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如此,名校、优校会有更多优秀的资源,反之则相对匮乏。目前,在东西部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此种现象已得到缓解。因此,在推进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的过程中好,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尽可能缩小地方间的差距,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教育公平理论视角对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并为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优化策略。

第二章 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接下来,从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和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均衡现象分析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本文中对比主要以中学阶段为主,主要从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三个方面展开比较。下面将选取两所同层次学校展开对比:东部地区J省T校和西部地区G省Z校两所初中,以此为代表,分析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一、东西部教育资源分布情况

1.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

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经费的投入也相对较少。根据J省《关于2021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公告》中“各类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一项中:“普通初中为24498元,比上年25071元下降2.29%”。根据G省《关于2021年全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一项中:“全省普通初中为13915.10元,比上年的13733.72元增长1.32%”。显然,在J省生均教育经费下降的情况下,依旧比增长的G省生均教育经费高10582.9元,差距显著。根据数据统计,东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普遍高于西部地区。这种教育经费的不均衡配置导致了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而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2.师资力量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拥有更多的高素质教师资源。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才能。而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弱,教师的人才吸引力较低,导致师资力量分布不均。

根据对两所初中学校相关教务人员的访谈,J省T校教师第一学历全部为本科以上,还有近半为研究生,而G省Z校教师第一学历大多为专科,在经过进修后,学历为本科者多,且在该校每年有特岗教师和支教老师的加入,人员流动性大,教师结构不稳定。J省T校教师专人专责,外聘专业教师开展兴趣类社团,学校配有专业心理教师1位,小班化教学,班均40人左右,一位主科教师只承担一个班的主科教学任务;G省Z校教师一人多职,不仅涉及学科课程的开展,也包括社团的开展,心理教师则是由支教老师担任,大班化教学,班均60人左右,更有班级达到75人,一位主科教师需承担2个班的主科教学任务。J省T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G省Z校教师平均年龄为42岁。

由此可见,东西部地区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在同层次学校的对比中,两所学校教师的第一学历、专任教师情况、教师平均年龄都存在差距。

3.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的差异

从对两所学校的观察和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来看,两所学校均配备有2幢教学楼,1幢办公楼,1个400米标准田径场。J省Z校位于两所道路的交界处,周边有幼儿园、小学、公园,交通便利,设施完善;G省Z校背靠两座大山,前临穿城河,位于一天道路的尽头,周边除了小超市和饮食店之外,基本无其他类型店铺,环境清幽,是个学习的好去处。J省Z校配有器材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教室;G省Z校配有蜡染坊、舞蹈室、青年之家等开展社团活动和组织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进行思想理论学习的专门场所。J省Z校所有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全新的,可触屏;G省Z校教室内多媒体设备采取轮换制,九年级使用最好的,依次是八年级和七年级,如果有新的设备,则将九年级的换新,将换下来的多媒体电子屏替换至八年级,因此三个年级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各有不同。

通过两所学校的对比来看,东部地区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则相对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的建设中。

二、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均衡现象

不同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产生差异。不同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与其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发达地区有充足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去,反之,一些边远地区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教育的发展。这种状况会直接导致教育的区域非均衡发展。如下图中所展现的各省市教育部直属高校数量柱状图,东部发达地区高校数量庞大,而西部很多省份连一所都没有。这就导致学生升学压力大,进而不停内卷。当有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高校一天在互联网建成时,背后不仅是当代年轻人对于高等教育的渴望,更是一种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的展现。尽管政府会不断向落后地区进行政策上的倾斜,但这样的局面一时难以得到明显改观。

社会一些群体面临不利的教育处境。以中学为例,重点中学拥有无与伦比的软硬件支持,非重点的只能与优质资源无缘。在对东西部地区两所同层次初中进行对比中发现,两所初中在学校环境和教学设施上差别不大,可以说各有优势,但对于师资力量,则有明显差距,这就是一种资源的竞争。

第三章 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

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教育资源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二、教育资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导致了东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差异。东部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则相对较低。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机会不公平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西部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而在教育资源充足的东部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多。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使得东部地区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西部地区的学生则面临着教育资源的匮乏。

第四章 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策导向不明确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目前,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合理,这与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关。而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则与西部地区相对较为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关。前期国家施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就工业方面,对教育方面虽有波及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在今年6月,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实施中西部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布局一批高等研究院,加快推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建设,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对于高等教育关注度相对较高,对于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教育关注度不够。

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教育资源的建设中。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教育资源建设,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西部地区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同时,很多隐藏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在这期间产生的费用,有的省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也同时成为了债务大省,能够投入教育的经费就不会十分充裕。

三、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差异

东西部地区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更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西部地区则更注重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的需求,也就是食物和衣服的需求。在一部分人的需求是能有的吃、有的穿的时候,另一部分人的需求是能不能吃好、穿搭的美观性。以此类推教育,一部分人的需求是能够读书,另一部分人的需求是名师授课、优质课堂......且西部地区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在于孩子能够健康平安的长大;东部地区家长由于自身受文化水平相关较高,对于孩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家长的需求在于孩子能够读好书,并达到一定成果。

第五章 解决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策略

一、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西部地区任教,提高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同时,可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师力量的不断壮大,实行地区间人才双向流动。

二、调整资源分配机制

政府可以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提高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同时,可以采取税收调节、资金补助等措施,促进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政府可以加大对西部地区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

三、加强地区间合作

东西部地区间可以加强共同协作,中学间可以施行跨省份交流,目前施行的省份之间结对帮扶,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进一步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合作,结对学校就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教师教学、校本课程等方面深挖合作点,力求达到合作最优化。

四、提升教育观念和理念

教育观念和理念的改变也很重要。对于东部地区家长,建议反对“内卷”,还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对于西部地区家长,则要促进其对孩子的关注度,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要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竞争风气,而非不良竞争,引发恶性循环。

第六章 结语

本文就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学阶段,通过东西部地区同层次两所学校进行对比,分析其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和不均衡现象,发现当前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分析其是由于政策导向不明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差异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基于教育公平理论,从政策、师资、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出发,共同促进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发展,本论文提出了完善政策法规、调整资源分配机制、加强地区间合作、提升教育观念和理念的解决策略。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是一个长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也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在总结东西部教育资源配置原因分析中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本人搜集资料的有限性,分析也可能处于浅层次,本文中提出的策略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验证。

参考文献:

[1] 协同学视域下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3(3):5-12

[2] 中西部13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7.

[3] 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异路径探析——基于罗尔斯“差异原则的思考”[D].武汉:湖北大学,2015.

[4]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5]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作者简介:郭小涵(2000-),女,汉,江苏盐城人,研究生,单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 中学语文。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