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问题与路径:基于OBE理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定向课程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摘要:OBE理念是一种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是其三个重要特点。基于OBE理念,对当前贵州部分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定向课程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对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借鉴OBE理念,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从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架构合理专业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联动等几个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OBE理念;社会体育;产教融合;问题与路径
1.引言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获得国外多个国家的认可与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学校人才培养。高校中开设的体育专业中包含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简称社体专业,其最早起源于2012年,主要研究运动学、社会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内进行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营销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从“量”的普及到“质”的提高,社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优化改革是教育发展应然。
党的十八大明确我国高教领域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部分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切实推进教育改革任务,在高质量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有待优化,普遍存在“产”和“教”不相适应问题,存在着人才培养与行业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即在人才培养之后,当毕业生面临就业择业时,无突出优势,且千人一面,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出现学业不精,技能不精的现象,“毕业即失业”的问题纷沓而至。此种人才培养问题与我国现下市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不匹配,应当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指导方向,将职业需求和就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先设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再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设定,以此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促进“校企衔接”为产教融合扣上关键的一环。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定向人才培养实践
2.1 人才培养实际标准欠精准,毕业要求达成度难判断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对人的培养,最终结果是人获得能力。社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与应用社会生存、工作基础理论与知识技能,该专业的代表课程: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具体方法区别不大,部分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大三年级进行学生的职业定向课程分班,即在教师方向与俱乐部方向两者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方法为通过教师资格证任何一科笔试科目考试,即可定向为教师方向,没有通过任何一个科目即定向为俱乐部方向,定向之后的职业课程共修15个学分。俱乐部方向学生需要修的课程有:健身健美运动、体适能理论与实践、健身实体运营及管理、普拉提及康复训练、健身授课流程及技术、团体课程理论与实践等,考核方式为考查。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要回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
目前,社体专业的职业定向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即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评价,结课后学生进行考试,卷面考试中老师根据学生试卷答题情况来客观打分,非卷面考试则是实践考核、考察等。过程性评价指以注重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价值判断。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具有导向型,是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即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这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达到学习目标。社体专业职业定向的少部分课程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而OBE则秉持着所有学生都是成功者的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分阶段对阶段结果进行评价,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比较,即“纵向”的比较,将现状与过去比较,而非学生之间的比较,学生是否有进步则一目了然。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课程,学生临近期末“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的现象则层出不穷,“快餐式”知识对学生来说,虽然容易接受,但也容易忘记,体育专业职业定向课程中实践尤为重要,过程的学习是期末考试的奠基,根基不稳,对于想要实现产教融合较难。
2.2 课程体系配比设置欠佳,课程资源不够丰富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安排比例不恰当的问题,有的课程课时较少,学生未学精,课程就快结束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衔接考虑不周,有的基础理论课程基础尚未夯实,就开始应用实践性课程教学,违背教学发展规律。调查发现,部分科目缺少学生使用的教材,如《基础肌动学》《健身健美运动》《普拉提及康复训练》等。缺少学生意向的部分课程,如游泳、攀岩、体育舞蹈、跆拳道等。此类课程又刚好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专业,是“教”的渠道,是学生珍贵的学习机会,也是校企结合的重要步骤。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查方式为主,期末总成绩的构成涵盖了课堂表现、考勤、作业、测试等,由于课时有限,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授课过程的参与度,对于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则做不到同步进行,会或多或少的偏差。
2.3 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实践机会少
社体专业职业定向课程的学科是创新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实践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理论课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多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上,缺少趣味性和新鲜感。实践课的开展方面,教学方式较为固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学生在各社区、体育场馆、会所、活动中心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实践经验,违背了产教融合在“产中有教教中有产的理念”的理念。
3.基于OBE理念社体专业职业定向课程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3.1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的设定,不是由教育者的主观意志来单方面决定,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社会现状和就业行业的调研来做出分析,从而进行设定。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发轫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基础,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达成的专业和职业成就提出培养目标,OBE教学理念体现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与毕业要求相对应,明确“社会需要什么人?”和“我要怎样培训人”两个问题,确立具体的毕业要求。只有将这些相关问题充分考虑进去,设定的毕业要求才是客观有效的,才能符合教育理念和达到教育目标,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工作者。
目前国内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多采用的是结果性评价,即每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评价,将学生区分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的等级,将每次考核评价的结果累计起来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后,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而OBE则秉持所有学生都是成功者的理念,强调的是学生自我比较,而非学生之间的比较。在对学生进行结构性分类后采取鼓励、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与帮助等方式,来实现学生的成功。评价结果不具有横向比较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某次失利仅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将其带入学生的最终成果。因此,要立足教学实际,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因材施教,做到有反馈——反馈有效,达到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3.2 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架构合理专业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
社体专业课程科目内容较为丰富多样,其中主要以理论类和实践类课程为主。理论课相对较为安静枯燥,实践课却较为有趣,出现有的学生实践与理论两者只长其一的现象,只有将两者较好结合,才能提升既丰富学生的理论又促进实践的进步。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有理论型与实践型人才缺口,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求,也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尽量避免“毕业即失业”与的现象,同时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单一教学方式,不做“灌输型”教师,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理论的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
3.3 立足多平台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联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用整章篇幅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校是人才的输出方, 企业或学校是人才的应用方。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促进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努力,而学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则是培养合格体育工作者的不可替代的环节。
要坚持按需办学,根据毕业要求来设定培养学生的平台与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就体育专业来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满足就业需求?专业相关就业趋势如何?在就业越发困难的今天,是否能胜任与体育相关的多种岗位?这些都是教育者设定学生的毕业要求与培养平台时要充分调研和分析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课,充分考虑课程逻辑衔接,打造社会需求对口的专业平台,实践平台与教学紧密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将企业文化或学校需求引入教学内容,加强“产”和“教”的有机联系,不让产教融合只是形式上的融合,从实际着手,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 张文颖,高宇.产教融合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88):16-17+33.
[2] 王振亚,梁军.基于OBE理念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3):178-181.
[3] 柴红敏,李秀芹,刘增进,张巍巍.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的理论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03):102-104.
[4] 周加兵.应用型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3):101-103.
[5] 刘洁.OBE理念下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