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索

李振国 张磊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65期
1.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400000 2.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相关要求以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精神,并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经验,总结阐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实施现状、基本要素以及创建流程,较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实施策略和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and industry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as well as the spirit of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and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reating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implementation status, basic elements, and creation process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enterprise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relatively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urban rail transit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Urban rail transit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网络化进程和多元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运营企业的安全生产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推广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新形势下保障运营安全和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也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了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因此如何更高效高质量地建设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1.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2](JT/T 1180.1-2018)(以下简称JT/T 1180.1-2018)中援引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的定义: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1.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

根据上述定义,对标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直接目的,就是做到运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和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有效防范运营安全风险、及时消除运营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自身运营管理水平的最终目标。

1.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通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已成为行业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落实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抓手[3]。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行业现状

2.1 政策法规

自2012以来,国家及交通行业层面陆续出台了安全生产领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评价相关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和政策性文件,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式纳入了安全生产法,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但目前一是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尚不够统一和健全,二是行业内仍缺乏更具操作性的工作指南和实施细则。

2.2 实施情况

我国自2018年以来,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大连等城市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对运营安全保障也起到了积极效用。但仍有很多城市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自主性和驱动力还不够强,建设质量和推行情况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据交通运输部轨道交通数据显示:截至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55个城市(不含港澳台)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约306条,但仅有不到80条占比26%的线路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3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流程

3.1 主要内容

JT-T-1180.1-2018中明确了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与考核,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资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安全投入,教育培训,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管理,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以及绩效考评与持续改进13个通用模块;又在《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第1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4](JT/T 1180.15-2018)中细化补充了设备设施、作业安全以及运营突发事件和重大故障管理3个专业模块,共计16个标准化模块。

考虑到实际创建过程中需要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衔接融合,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现行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和结构优化调整。比如笔者结合自身所在企业的管理现状,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16个基本模块总结归纳为管理机构与责任体系(包括16个基本模块中的目标与考核、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安全投入)、管理制度与合规化体系(资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教育培训体系、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体系(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应急与事故事件管理体系(包括应急管理、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运营突发事件和重大故障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含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以及现场安全生产专项管理体系(包括设备设施维护、施工作业安全、内保反恐、消防、控保等现场专项管理)八大基础管理板块。

3.2 实施流程

笔者根据自身所在企业创建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经验,将实施流程总结为三个阶段:

(1)方案编制和筹备立项。对标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编制创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启动立项招标,确定符合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同时作为创建咨询服务单位和评价审核单位;组建专项工作组,对工作组成员和企业全员开展专项培训。

(2)创建实施和达标取证。对标对表对企业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评估,建立整改优化项目清单,逐级细化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完成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和自评内审;完成自评报告并邀请第三方机构依次开展预评价和正式评价,申报取得达标等级证书。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根据相关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至少达到二级标准。

(3)持续保持和优化改进。按年度开展自评和核查,根据绩效评定情况按需及时调整完善安全生产目标,修订优化管理体系,加强过程管控,做好持续保持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措施

笔者从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出发,综合考虑各项基本模块的内涵及其统一性、标准化体系与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衔接融合以及标准化体系的持续保持和优化更新工作等因素,分析探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和主要困难,并给出优化建议。

4.1 安全责任体系未做到企业全员全覆盖,未有效实施安全责任考核

为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必须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岗位人员职责,必须涵盖公司党委、纪委、工会、安委会、各部门、车间、班组及其相关负责人等安全生产职责,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同时还应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4.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修订更新不及时,缺乏合规性、时效性和可行性

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以及上级政策而不断废止和修订。及时修订企业规章制度有助于规范化管理企业,是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业务运作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对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不断的评审与更新。

4.3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未明确阶段性控制节点,未有效建立健全和执行考核与奖惩机制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明确后,要有针对性地宣贯培训、专项工作方案、专项应急演练等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措施的制定应该具体、责任明确。还应制定月度、季度和半年等阶段性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及有效的安全奖惩机制,确保年度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奖惩制度应当明确考核、奖惩的对象,考核的时限,考核的程序与方法,考核的具体内容,奖惩条件等,并要明确考核的责任部门,保证考核和奖惩工作的实施。

4.4 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培训实效,未建立针对培训的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关键。运营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同时,应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等。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课堂教学、实操演练、线上培训等,增强培训效果。要通过随堂测评、集中考试、现场实操等形式检验培训实际效果。针对培训本身还应建立评估机制,通过双向反馈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和培训质量。

4.5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分割独立运行,未有效实施针对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双重预防

风险辨识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和深入,隐患排查治理实质上就是风险动态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因此隐患排查治理必须和风险分级管控衔接起来,作为双重预防机制的完整流程来执行。除了针对安全生产现场和一线作业人员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还需要针对企业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履职情况进行逐级监督检查,实质上就是针对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通过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确保和提升安全管理实效。

4.6 应急预案体系内外衔接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应急救援队伍专项培训演练覆盖不全面

运营企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以及预案体系与双重预防机制体系、事故事件管理等板块之间应做好衔接融合,确保预案体系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各类事故事件场景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足够细化,应急处置程序应充分考虑各接口专业之间的衔接逻辑,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演练,及时评估优化改进,确保实际应急处置效率和质量。此外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5](JT/T 1409-2022)相关要求,运营企业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的持续培训应涵盖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应急相关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操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急物资使用方法、异常情况的鉴别和紧急处置方法、应急突发事件案例等内容。企业应针对上述内容开展对应急救援队伍的专项培训,建立专项培训台账。

4.7 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措施不到位,寿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安全卡控和质量把关不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应具备内在的安全特性,确保设备和设施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都能安全运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乘客和员工的安全。这就需要企业做好从设备设施的设计联络(包括冗余设计和故障安全导向设计等)、研发制造(比如选材和工作的安全考量等)、首件检验、出厂验收、安装调试、检验试验、运行监测、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包括最后的停用报废全寿命周期的每个关键环节的安全卡控和质量把关。

4.8 岗位操作行为缺乏规范化制度约束,人员安全意识不足,普遍存在习惯性违章作业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行为规范化是确保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等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岗位行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行企业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确保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严格有效的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是保障行为规范落地实施的关键,还可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安全操作规范化水平,推进安全生产“作业有标准、操作有程序、防范有措施、过程有记录、结果有考核、改进有保障”。

4.9 作业环境器具定制化程度普遍不高,内部落实标准不统一,未有效实现精细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作业环境器具定制化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对各种工具、设备和物品进行有序规划和布局。通过科学的定置管理,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确保作业流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有效减少安全隐患。标准化的定置管理方法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便于员工遵循和执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也可以更加系统化,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为了实现定制化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需要对作业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明确各类工具和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存放要求。其次,需要制定详细的定置规划,包括物品的分类、标识和存放位置。最后,需要通过培训和监督,确保员工严格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进行作业,并定期评估和改进管理方案。目前国外生产作业现场定置化管理最成功有效和应用最广泛的是日本地铁运营公司的5S管理模式,比如东京地铁通过实施定置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安全性和员工满意度,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国内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参考借鉴。

4.10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组织协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协调难度较大。运营企业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等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力量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协同共建标准化。

(2)技术难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例如,如何提升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现场定制化方案等。运营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组织技术攻关,解决标准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资金和资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资金不足会影响进度和效果。运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牵头做好安全投入和相关资源的保障,同时应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标准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4)保持与更新。运营企业应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符合性的常态化检查,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真正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要以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为根本,以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保持和优化更新。

5 结语

本文总结阐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实施现状、基本要素以及创建流程,较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实施策略和优化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推行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参 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J].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5).

[2] JT/T 1180.1-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S].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安监规〔2023〕1号[EB/OL].(2023-02-07)[2024-05-28].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aqyzljlglj/202302/t20230207_3752834.html

[4] JT/T 1180.15-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第1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S].

[5] JT/T 1409-202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S].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