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量化管理与路径分析

桑子轶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65期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1306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对校园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行分类,将各类低碳行为采用绿色生活减碳计量方式量化管理,学生可获得相应“碳积分”,并获得相应的评优资格,最终可用“碳积分”进行学分互换。力求培养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关键词:绿色低碳、生态文明、量化管理

一、引言

如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正处于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素质提升以及绿色低碳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的中坚力量,该群体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实践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引领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校园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地探索,将学生校园内各类低碳行为进行量化管理,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低碳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统计与分析。

二、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现状

(一)绿色低碳意识尚待深化。改善环境的核心动力源于环保自觉性,然而大部分学生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日常生活中将其付诸实践的学生亦属少数。此外,大学生主动向周围同学、家人及朋友传播环保知识、推动低碳理念的行为并不普遍,面对违反节能减排现象,大部分同学并未采取制止措施。

(二)低碳管理体制尚待完善。当前,随着校园学生人数的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上升,许多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措施,导致节能工作趋于形式化,节能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低碳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在低碳宣传方面,学校对全民“低碳绿色”理念的普及程度尚不够深入和全面,宣传方式单一,缺少具有互动性、理论性、吸引性的方式,导致宣传材料的可读性、关注度、吸引力均有所不足。

三、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量化管理

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量化管理,以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测的方式,收集和分析大学生的日常出行、饮食、购物等方面生活方式数据,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问卷共投放15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48份。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出行方式以公共交通(48%)为主,但仍有部分学生使用私家车(17%),导致碳排放量较高。在饮食方面,虽然学生们普遍倾向于选择健康食品(41%),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食品浪费现象缺乏重视。购物方面,学生们对环保包装(打包4%、自备餐具16%)和绿色产品(光盘41%)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一)生活方式归纳总结

在节能减排方面,提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水电,选择环保出行方式,通过互联网使用线上方式办理业务及消费等。在环保健康方面,主要倡导选择环保食材,减少肉类消费,增加植物性食品的摄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生态平衡;光盘行动,鼓励学生在餐饮消费中,按需取餐、适量点菜,避免食物浪费;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物品,转而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在循环经济方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等环保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支持绿色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普惠公益方面,通过自然保护、设施维护、志愿服务、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激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

(二)绿色低碳量化定值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根据节碳量及生活需求频次,对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模型进行量化,转化成学生可累积的“碳积分”,具体分值如下图所示:

在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追踪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能源消耗情况。这些应用程序能够实时记录用户的步数、骑行距离、能源消耗等数据,通过学生自主上报统一审核积分的方式,大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耗情况,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绿色低碳生活中来。

四、未来展望及实施

在推动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中,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尤为重要。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深入大学生,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新时代青年的计划方案。

政策制定方面,可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如设立绿色低碳奖学金、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研究方向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路径探究的实际案例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成功实施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案例,可以总结出更加具体和实用的路径和方法,为其他大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嘉琪,胡奕纯,於凯乐,等.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10):3.

[2] 高文珺.低碳文化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形成的路径机制——基于大中城市低碳生活方式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109-121.

[3] 王艳梅,蔡玥.校园绿建中高校学生碳足迹计量及节碳建议——以江苏某高校一校区为例[J].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3, 51(5):42-46.

[4] 陈诗怡,朱培武,刘嘉怡,等.浙江大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6):85-87.

[5] 孔德生,冯爱敏."双碳"背景下大学生绿色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评《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优化路径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8(4):I0006.

作者简介:桑子轶(1992年—),女,汉族,吉林人,思想政治讲师,硕士研究生,上海电机学院。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科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信访等。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