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背景与目的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对企业在新时期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六十余年历史的国有发电企业,是国内首座百万千瓦级燃机发电厂。公司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的产业工人作为职工队伍的主体,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电力能源保障等重要责任。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创新基础。
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现状
半山公司现有职工611人,其中,45周岁以下的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29.2%,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工占比53.2%,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能职工占比30.3%,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职工占比46.0%。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半山公司现拥有一直较为庞大且良好的人才队伍,但还存在结构性缺员、队伍老龄化、技术骨干短缺等问题,正逐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中央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通过从思想引领、岗位成才、素质提升、权益保障、文化多元五个方面,努力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尤为必要。
(一)凝聚共识,强化思想引领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根本要求,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理论宣贯、专题培训、文化活动,推进新思想进班组、进一线;结合主题思想文化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先进典型引领。选树先进典型,在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开设专题,推送宣传先进事迹,并举办先进事迹分享会,充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头雁效应,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企业氛围。
(二)完善机制,健全成长发展体系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持续推进职位序列管理,定期开展职位晋升工作,定期选拔高层职位、主管岗位人才,提供个人职业发展通道。坚持推进公开竞聘机制常态化运行,搭建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平台,形成人才良性竞争和梯队建设的有效机制。
完善技能导向薪酬激励机制。调整奖金发放结构,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分配原则,统筹做好差异化分配工作,收入分配进一步向生产一线倾斜。结合职位序列管理的实施,将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与绩效积分相挂钩,鼓励职工自主提升能力素质。持续实施特殊贡献奖励,围绕重点领域,对创造经济价值、提升管理效能的团队与个人进行专项绩效奖励,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创新发展。
健全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以比促学、以赛促练,将劳动和技能竞赛融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建立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竞赛为主体、以创新创效活动为重点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多名职工通过竞赛获得了全国电力行业、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华电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加大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投入专项资金开辟创新工作室的同时,多途径宣传创新创效工作思路,分享创新经验,培育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机制,制定《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职工创新创效管理办法》,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要素等方面动态跟踪、及时指导。培育创新载体,以创新工作室为主要载体,鼓励职工从“小且实”出发,广泛参与,推出挂牌缺陷项目,引导职工攻坚克难,注重创新实效。
(三)精准发力,加快能力素质提升
强化培训实施有效性管理。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确保年度教育培训经费在一线员工使用占比不低于60%。同时将有限的培训投入与有效的培训实施相结合,合理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促使业务技能培训与岗位实操磨练无缝衔接,提升培训效果的转化度。开展培训课后测试,进一步提升培训知识的吸收转化。坚持“大讲堂全员提素、小课堂按需订制”,内容涵盖制度解读、技术解析、技能传承、实用软件操作等多方面,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推行考试晋升机制,将岗位晋升、试用期鉴定与专业考试结果相挂钩,在各序列人才队伍中形成培训、提升的良性机制。二是差异化施行培养方式,以老带新,通过选拨“内训师”、梯度培训、进阶考试等方式,不断提升新上岗人员的业务水平;针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培育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人才,通过选拨竞聘机制,不断将优秀人才纳入到企业人才库中进行重点培养使用。
(四)发挥职能,夯实权益保障基础
发挥民主管理源头保障作用。坚持民主管理职能发挥,通过健全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完善平等协商机制,落实广大职工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从源头上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实现产业工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强化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注重职业危害告知、日常监测、健康体检和个体防护,抓好职业病危害源头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定期开展职工代表巡视及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督促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作业点整治,进一步保障产业工人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关注身心健康,关爱帮扶救助。建立“送温暖”、“特困帮扶”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双节送温暖”“高温送清凉”等慰问活动;组织职工参加省产业工会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不断强化职工医疗保障手段,倾心打造妈咪小屋;有效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设立心晴驿站,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活动;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心理健康水平。
(五)丰富文化,激发队伍蓬勃活力
为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文化阵地建设,精心打造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舞蹈房、职工书屋、职工会场、书画室等文体活动阵地,每年定期开展文化节和体育节,还成立了各类球类、摄影、文学、书画、舞蹈、微电影等文体协会11个,引导职工培养文体爱好,不断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以良好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为企业产业工人队伍注入跃动能量。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通过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牢牢地刻印在对党忠诚、把牢方向的政治担当上,融入到安全生产、精益管理、提质增效、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持续增强产业工人的政治性、先进性,不断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塑造出听党指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电力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形象。企业文化展厅被评为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首批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二)产业工人战斗力更加强劲
一是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中高级职称人数比例明显加大,人才当量密度较上年提升0.38%。二是岗位建功热情高涨,职工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专利转化率持续增加;职工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在高素质人才的带领下,产业工人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能力愈发高涨。
(三)产业工人获得感更加充实
产业工人职业规划更加明确,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员工权益获得充分保障,产业工人通过各种民主形式融入企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各类服务、活动、关怀充分彰显公司“相伴同行”温暖氛围,极大提升产业工人的归属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