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首先阐述了改革的重要意义;接着,提出了改革的四条路径: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实战型人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拓宽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消防工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消防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火灾事故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消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防科技和装备也在不断进步。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亟需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径,以期构建一个更加符合行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消防工程人才。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意义
(一)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防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强调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及科技支撑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作为培养消防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能够更紧密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满足行业需求,推动消防工程专业发展
在新形势下,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传统的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多元化、专业化需求。通过教学体系改革,高职院校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行业脉搏,结合行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消防工程行业的用人需求。同时,改革还能够推动消防工程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提升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为专业的长期繁荣奠定坚实基础[2]。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审视,剔除过时和重复的内容,增加与现代消防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新课程。例如,可以引入智能消防系统、火灾风险评估、消防法规与标准等课程,以满足行业对新技术和新规范的需求。同时,课程内容应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消防工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是将整个专业课程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深入教学。这种体系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内容,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3]。例如,学校可以将消防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实践操作模块,每个模块都设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实战型人才
由于消防工程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建设先进的消防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例如,配备各种类型的消防器材、模拟火灾场景的设备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另外,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设置消防演练、消防设施操作、火灾现场勘查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消防技术和救援技能。这种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面对突发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保障实践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纳入评价范畴。同时,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使实践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行业实战需求。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消防教育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分析真实火灾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消防法规、火灾原因分析等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资源自学理论知识,课堂上则专注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率[5]。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消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更多可能性。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例如,通过视频演示、动画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火灾现场和消防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在线教育平台则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四)拓宽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在新形势下,为了深化高职院校消防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效果,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与消防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互派教师与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另外,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参与到高职院校消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等环节中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6]。
为了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消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解决消防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也为学校赢得社会声誉。
结语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对教学体系改革意义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路径,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宽校企合作等。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高效、实用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消防工程人才。改革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展望未来,随着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消防工程专业必将为国家的消防安全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文婷.新形势下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才智,2024,(21):69-72.
[2] 班擎宇,伊伯乐,张恒,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消防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4,(11):68-72.
[3] 邵翔宇,杨会双,王健,等.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的消防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26):88-91.
[4] 马砺,李超,薛梦华,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消防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0):38-40.
[5] 路长,段征,王健.新形势下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1,(32):53-56.
[6] 贾新磊,许兰娟,胡莹莹,等.专业认证背景下消防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绿色科技,2021,23(13):248-249+252..
作者简介:阿依加玛丽.阿迪力1996年-):女 维吾尔族
籍贯:新疆喀什
职称/职位:助教/专任教师
研究方向:建筑消防工程,消防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