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人性化需求的贵阳市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设计策略研究

吕月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4年23期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摘要:地下人行通道是城市常见的立体交通设施,它隔离了人群与车辆,有效的保障了行人的交通安全,但也存在导视系统缺失或导向功能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的相关概念、分类进行了梳理,调研了地下通道导视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为有效提升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性化需求 地下人行通道 导视系统 环境设计

1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建设趋向立体化。因天桥影响景观且维护成本高,许多城市转向地下人行通道。地下通道通行便捷,投资少、工期短[1],可叠加多种功能,是城市立体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但存在照明、排水、通风等问题,缺乏无障碍设施和管理,影响使用体验和导向性,成为城市消极空间[2]。本文研究地下通道导视系统,旨在提升使用体验和人性化需求。

2 地下人行通道概述

2.1地下人行通道概念

根据2014年住建部出台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JGJ/T335-2014,地下人行通道属于地下交通设施,其被定义为设置在地表以下专供行人使用的通道。

2.2地下人行通道分类

聂碧华依据地下人行通道的通行、商业、人防、分隔的功能形式以及规模大小,将地下人行通道分为通道型、混合型、分隔型、街道型、综合型[1]。郑尹、李晶源将地下人行通道分为人防工程、纯粹的地下通道、卖场加地下通道[3]。依据《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 按设施功能划分, 地下人行通道共分为过街地下通道与人行地下连接通道两种[4]。

3 导视系统设计

3.1导视系统概念

导视系统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和视觉元素, 传达出方向、位置、安全等信息, 帮助人们知晓自身行动走向的媒介系统。[5]目前我国对与地下人性通道环境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的研究尚未较少。本文借鉴地铁乘站空间导视系统分类[6],将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分类为:(1)定位系统:告知行人地下人行通道的入口、出口、具体位置信息;(2)导向系统:为行人提供路线导视、整体路线导览;(3)警示系统:在安全隐患处提示,如小心台阶。

3.2贵阳市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现状

通过对贵阳市地下人行通道实地调研与访谈发现:第一,部分地下人行通道缺少导视系统或导视系统不完善,亦或是标识混乱指向不清,无法起到准确导路的作用,由于地下参照物较少比地面更容易迷失方向,导致首次进入导视系统缺失或不完善的地下人行通道的行人,更容易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第二,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与城市地面空间的导视系统在风格上较为割裂,同时也缺少当地特色元素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第三,导视系统缺少无障碍的设计,视障、肢体障碍人士进入地下人行通道后现有导视系统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

4 基于人性化需求的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设计策

地下人行通道是常见的交通设施,但地下的方向辨认远比地上艰难,因此在地下人行通道中导视系统尤为重要,导视系统的设计应该服从于人性化的需求。即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设计应该是人性化的设计,应该对行人在地下人行通道中的多数人群活动、心理及其他特殊人群各项需求,做综合分析与全方面考虑。[7]

4.1功能性设计

导视系统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要服从功能需求,导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行人提供准确的位置定位、清晰无歧义的方向导览、明确的安全警示。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功能的完善远比视觉形式效果的美观更重要,毕竟行人进入地下人行通道,更多的原因是快速且准确的通行,对环境美观度的感知相对次要。

4.2系统性设计

任何设计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地下人行通道导视系统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后,也需要考虑视觉审美的系统性要求。导视系统是地下人行通道环境的一部分,则导视系统的设计应当与环境相协调;导视系统由不同的导视牌构成,则导视牌之间的设计也应当相互呼应,统一字体、标志logo,使用相协调的颜色形成体系,使得导视系统之间、导视系统与整体环境之间是具有系统性的。

4.3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源于人性化设计中对不同人群的考虑,即设计不仅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也要考虑残障人士或是老人儿童的使用,尤其是地下人行通道的导视系统设计更应该考虑无障碍设计。针对视障人群提供盲文标识、地面或手扶高度的导向,针对肢体残障人群或是老人小孩应该考虑标识的高度、可辨识性等。

4.4情感化设计

情感是行人对空间的内向感受,好的设计在使用上能为行人带来安全、愉快的感受甚至带来对空间的或是更上一层次的思考。认知心理学家、工业设计师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将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行为、反思”三层次。

从本能层次出发,导视系统的设计应当给人以直观、舒适的第一印象。色彩、形状、材质等视觉元素的选择应当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能够激发行人的积极情感。例如,采用温暖的色调和圆润的线条设计,可以营造出温馨、亲切的氛围,让行人在地下空间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行为层次上,导视系统应当注重操作的便捷性和直观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明确的标识,引导行人顺利完成通行任务,减少他们的认知负担和焦虑情绪。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一些互动元素,如触摸屏查询系统、语音导航等,增加行人与导视系统之间的互动体验,使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便利。在反思层次上,导视系统的设计应当能够引发行人的思考和共鸣。通过融入贵阳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等元素,让行人在使用导视系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所在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例如:自然元素上,可以利用贵阳的喀斯特地貌,特色植物贵州杜鹃、市花兰花、紫薇等;人文元素上,可以利用苗族、侗族的民族建筑、服饰图案,以及贵阳的历史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

5 结论

地下人行通道是贵阳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空间,其空间相对封闭又有多个出口,故而导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是可以确保市民在地下通道中安全、便捷地找到方向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功能性设计、系统性设计、无障碍设计、情感化设计四个导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为贵阳地下人行通道的导视系统注入更多关怀与智慧。

参考文献:

[1] 聂碧华.浅谈我国地下街的发展[J].地下空间,1989(02):24-27+23.

[2] 张春雪. 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通道人性化评价及改造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8.

[3] 郑尹,李晶源.我国城市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的空间环境分析[J].山西建筑,2008(33):17-18.

[4] 陶伟声,阮孝平.地下人行通道总体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14(06):1431-1436.

[5] 黄月,万萱.基于视觉障碍者需求的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成都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为例[J].工业设计,2017(08):105-106.

[6] 徐佳韵.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北京地铁导视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2

[7] 黄洁颖. 江西省儿童医院导视系统人性化设计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DOI:10.27751/d.cnki.gjxkj.2022.000002.

作者简介:吕月,女,1993年生,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