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路径及对策探究

包志刚 赵晓旭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68期
1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8 2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高校档案管理一直是国内外高校研究的热点,而如何解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创新问题是研究重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档案工作不仅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而且对促进档案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智能化管理制度体系薄弱,信息化基础不完善,档案工作者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制定科学的档案工作发展战略, 加强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档案;发展路径;对策探究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各领域的工作模式与效率。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高校档案工作以纸质文档为主,存在存储成本高、检索效率低、信息安全性差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路径及对策,以期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人工智能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

1.1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处理、智能分类与检索技术,能够极大提升档案资料的整理、存储与检索效率。例如,利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快速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档,结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档案的自动分类与索引,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信息分析与管理。

1.2 强化档案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如智能监控、异常行为检测等,能够实时监控档案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同时,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可以有效保护档案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无虞。

1.3 促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

人工智能能够深度挖掘档案数据中的价值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构建等技术手段,实现档案资源的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展示和个性化推送,为教学科研、校史编纂、决策支持等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丰富了档案资源的服务形式,也拓宽了档案工作的服务范围与深度。

二、高校档案工作发展路径

2.1 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是高校档案工作智能化的基础。高校应加大投入,推进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档案资源库。同时,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标准化、结构化处理,为后续的智能分析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2.2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积极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如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于档案的自动分类、智能检索、安全监控等各个环节。通过构建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高校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加强其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提升。同时,吸引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为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2.4 促进档案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

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高校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跨校、跨区域的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如开展在线查档、档案展览、远程咨询等服务,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三、对策与建议

3.1 制定战略规划与政策支持

高校应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工作发展战略。同时,争取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为档案工作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3.2 加强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

在推进档案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建设工作。制定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及安全保密规范等,确保档案数据的兼容性、可互操作性和安全性。

3.3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加强对档案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演练,确保档案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控。

3.4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借助外部力量解决档案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促进档案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档案工作的发展路径与对策,推动档案工作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通过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档案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等措施的实施,不断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亚楠.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路径探究[J].办公自动化, 2023, 28(19):45-48.DOI:10.3969/j.issn.1007-001X.2023.19.014.

[2]刘洋.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策略研究[J].办公自动化, 2019(2):4.DOI:CNKI:SUN:BGDH.0.2019-02-010.

[3]李震.人工智能对档案管理的影响及发展路径探索[J].  2021.DOI:10.12229/j.issn.1672-5719.2021.37.143.

[4]苏继伟.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路径分析[C]//“AI赋能,智能办公”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研讨会论文集.2024.

[5]许慧.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信息周刊, 2019(7):1.

[6]王青干.浅议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J].陕西档案, 2019.DOI:CNKI:SUN:SXDN.0.2019-03-028.

[7]李俊伟,苏华权,郭莉,等.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202410712220[P][2024-10-10].

[8]黄金辉,范慧丽,曾欣平.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办公室业务, 2023(8):175-177.DOI:10.3969/j.issn.1004-647X.2023.08.066.

*研究项目: 2024 年辽宁省档案科技项目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档案管埋与应用研究 (2024-X-39) ”。

作者简介1: 包志刚, 男, ( 1988.05一), 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科技管理与研究。

作者简介2 : 赵晓旭.女, (1988.03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与生涯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