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张远航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70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道德伦理,人文情怀和思想观念对于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正向人文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医院提升整体文化品质,提升医院整体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对医院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意见,以期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院文化;融入难点;具体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所蕴含的诸多文化内容可以作为医院文化的重要参考,对于现代医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期,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具体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主动借鉴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但目前部分医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相对保守,在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院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素材,还有助于夯实医院文化的历史底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按照这一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有助于丰富医院文化的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其中仁爱、博爱、诚信等理念完全可以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这些理念与医院文化所倡导的医者仁心、以患者为中心都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医院文化品牌塑造。

其次,有助于实现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医院文化的融合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当代依然熠熠生辉。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方法论和治疗手段能够与现代医疗在内容上实现优势互补,而蕴含的文化理论也与医院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将中医药文化理论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能够不断地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使医院文化既具有现代特色,进一步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成效。

最后,有助于增强医院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伦关系,强调仁爱之心,特别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更能够体现医院对于患者的关爱和尊重,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2]。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院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能够增强医院文化的凝聚力,在医院内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非常必要,并能够发挥“源头活水”作用。但目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化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需要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所考量,必须有所取舍地对其进行吸收和借鉴。

首先,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现代化转化困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很多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完全可以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滋养。但当前部分医院在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方面还存在疑虑。一方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把握得不够系统,只是截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零星点缀式”的方式难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在具体转化过程中,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把握得不够精准,只是在语言层面进行了转化,没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进行现代化转化,并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

其次,在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两张皮”问题。部分医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也重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但由于受到主观意识、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机制等因素的限制,出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院文化建设“两张皮”问题,在融合过程中只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尝试,存在形式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医院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割裂感[3]。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医院文化建设“浮于表面”,只注重了技术层面的创新,而忽略了人文层面的表达。

最后,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但目前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医学理念、价值观念进行深入研究。医院文化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关注程度不足,由于缺少专业人才的具体参与,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不深入、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具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有助于拓展医院文化建设广度,加深医院文化建设深度,提升医院文化建设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进行内化和吸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

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与医院文化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医道、仁爱思想与医院所倡导的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和职业精神高度契合。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完全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在融合过程中不应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更应该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医道内核并对其进行重构,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丰富医院文化建设内涵,同时还应该形成长效机制,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持续吸收和借鉴,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滋养。

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进行现代化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在表达形式上与现代语言还存在地方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接地气,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医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医院文化建设更具有人民情怀。

最后,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参与,这就要求医院文化建设部门一定要对人才结构进行优化,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引进一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医院文化建设之中,形成更具有差异化的人才梯队。同时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侧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吸收和借鉴。例如,将孙思邈、李时珍、神农尝百草等人物蕴含的精神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诸多理念与医院文化建设非常契合。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广泛地借鉴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内核,为广大医护人员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民情怀,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使医护人员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更好地体现出新时代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叶秀春,郑勇飞,王玲.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凸显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中的重要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07):237-239.

[2]丛钰文,董莹.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4,14(02):1-6.

[3]吴美琴.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院专科护理深度融合的实践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04):108-110.

[4]杨晨,高立,李淑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3):132-135.

作者简介:张远航(1979—),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