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旨在解决自然灾害频发及全球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框架,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调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从可持续设计理念入手,深入探讨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创新环境设计思维,充分运用多种元素;打破单一功能思维,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等,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设计;环境规划
引言:进入21世纪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并被逐步应用到环境设计工作当中,该理念不仅涵盖生态学观念,还为设计者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设计师同时兼顾环境美学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经过创新设计达到自然资源消耗量减少的目的,以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环境设计不仅要关注设计阶段的资源应用效率,还需要重视环境建设后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需要设计师充分尊重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防止对现有生态环境破坏,增加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为更多生物创造适宜的栖息地。
一、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中二次使用资源的做法较为重要,设计师可在破旧的景观或建筑中就地取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需要设计师在环境设计前进行充分的区域调研,制定详细的留拆计划,不仅要对区域内的特色建筑、特色景观进行了解,还确保当地文化特点能够有所保留,通常来说,自然资源相对人工资源更加适合进行环境设计,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对破旧的建筑进行取材,选择与设计风格相关联的建筑材料进行修缮,并且发充分考虑自然、环保的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在人工材料选择方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价比,优先选取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人工材料,在此基础上再着重考虑便于管理和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利用木屑、碎石、砂砾等自然材料铺设环境中的游道,一方面这类材可降低建造成本,另一方面材料还可循环利用。将拆除修整后的材料运用到环境设计中,就能够转变为具备乡土气息的景观小品,比如,将秋季脱落的树皮、树叶、枯枝等作为景观设计的装饰材料。而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可将村镇中的石碾、磨盘等进行合理设计,建造为供居民休憩的场所,对闲置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再配合自然造景,为居民提供绿色生态的休息场所。环境设计就地取材并非单纯的节约成本,而是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以达到还原自然生态之美的目的,确保综合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将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自然环境实施充分保护。
在历史悠久的区域进行环境设计,设计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结合,对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元素进行重新利用和改造,可进一步增强设计的内涵,例如,打磨废旧砖瓦和石料,作为景观中的石凳,通过现代工艺的融合吧减肥维保,吸引更多的居民在此休憩,是文化、生态构成一个整体,发挥材料的环保价值,向公众传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设计出具备视觉美感、功能性强的生态效益环境,为社会、、自然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创新环境设计思维,充分运用多种元素
当前市面上的环境造景新材料层出不穷,合理利用新能源来进行环境设计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新材料并非适用所有的环境设计项目,更多的还是运用到城市景观建设当中,设计师可对此展开创新丰富新能源材料的应用策略。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级城市规模不断增加,但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方式,缺乏创新性设计思路,照搬现有的环境设计项目成果。对此需要设计师脱离传统思想的禁锢,设计出更具创造力的环境景观,融合丰富的元素,达到特定场景中的功能与美学平衡。例如,在设计广场或公园景观时,设计师可充分运用可回收利用的透水砖,不仅可辅助公园排水功能还能够美化环境,在设计环境照明时,可结合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通过光伏路灯装置等形式,将可再生能源应用到环境造景的各个细节中使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备环保价值。
设计师在环境设计时还可充分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从而避免与他人设计理念聆听,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有所差异,居民的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所以设计师需要因地制宜展开设计,如部分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可考虑采用水循环系统增强景观的生态功能,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节约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师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在技术层面实施创新,结合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在环境造景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如在进行休闲场所环境设计时可采用光电互动设施,提升场所的娱乐性,并且选择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减少碳排放,从整体上进行设计细节的优化,深入并大胆的开展尝试,以实现环境设计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打破单一功能思维,以智能技术核心
设计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到环境设计中,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全面人们与环境的互动性,利用智能技术优化自然资源的使用效果,设计师应突破传统的环境功能思维,创新性的使用智能系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例如在设计绿化灌溉时,采用智能监控系统,把控土壤含水量、温度、等参数并进行自动调整,保障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合理利用,这类智能系统是依靠传感器结合天气预报情况实时调整土壤水量和空气湿度,防止过度灌溉的情况发生,经过监控空气质量和光照强度,设计师能够及时掌握景观内的环境情况,以应对恶劣天气变化,保障环境生态的稳定。
从能源管理角度来看智能建筑系统能够准确的进行能源调控,提升能源管理效率,避免能源浪费。例如,公共建筑中可设计智能光系统,根据人流量的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人流量较少时减弱光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设计师还可将智能技术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当中,提升环境的互动性,例如感应灯光、感应喷泉等,不仅提升景观的美观性,还能减少能源浪费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趣味。在环境中做设计可触发环保主题的音效或灯光表演可在人们体验的听同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环境设计中赋予智能化技术,打破了传统环境设计的束缚,不仅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为设计项目带来高效的能源利用率,提升环境管理的精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过人机互动的方式形成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模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到环境设计中,一方面是对设计思维模式的创新和设计逻辑的重构,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技术和材料的优化 ,将节约资源、生态保护等理念与环境设计融合,可有理推动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需要设计师进行综合考量,确保所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贯彻落实,从材料选择到技术应用,将可持续性渗透到设计的全周期当中。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承诺,更是对未来环境的责任,经过不断的创新的发展,环境设计将为生态和谐共生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胡秀花.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利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9):74-76.
[2] 单菁菁.基于“建筑针灸”理论的传统村落手工艺作坊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24,21(17):109-111.
[3] 王雯.产业园区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13):50-52.
作者简介:姓名,孙红权,汉族,籍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生于:1976.09,湖南城市学院,职称:副高,学历,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