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就业能力的培养
——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
摘要: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背景下,本文探讨产教融合模式下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通过分析现状及阿里巴巴国际站案例,提出相关措施。研究表明,产教融合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推动产教融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教融合;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就业能力
一、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对于跨境电商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专业学生在该领域具有天然的语言优势,而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就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助力英语专业学生提升跨境电商就业能力。本文主要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案例,探讨产教融合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就业能力的培养,期望为我国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就业能力分析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英语专业学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就业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语言能力。产教融合模式使得英语专业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国际市场推广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产品描述、客户沟通,从而提高交易成功率。
其次,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产教融合模式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使英语专业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还能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提高跨境电商业务的运营效率。
再次,实践操作能力。产教融合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跨境电商业务。通过在企业实习、参与项目等实践活动,学生的电商平台操作、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最后,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模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跨境电商市场。学生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能够针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提出创新性的营销策略和解决方案。
三、阿里巴巴国际站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国际站作为全球领先的B2B跨境电商平台,与本校建立了产教融合合作关系,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
(一)合作模式
1. 实习基地建设。阿里巴巴国际站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跨境电商运营能力。
2. 课程共建。阿里巴巴国际站参与学校的跨境电商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将企业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3. 项目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跨境电商项目,学生参与项目策划、运营、推广等环节,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双导师模式。学校与企业携手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大赛。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形成联合指导团队,共同辅导学生开展项目。这种双导师制的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和实战经验,还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案例分析
1. 实习体验。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实习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得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例如,学生在平台运营岗位上,负责撰写英文产品描述、回复海外客户咨询等。通过实习,学生们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电商平台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课程学习。阿里巴巴国际站参与共建的跨境电商课程,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跨境电商的基本理论,还能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3. 竞赛实训。企业导师的加入为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竞赛项目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指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工作场景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项目实践。在参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的项目合作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市场调研、竞品分析、营销策划等服务。例如,学生团队为一家玩具企业制定跨境电商营销方案,成功帮助企业在平台上提高销售额。
(三)成效与启示
产教融合模式下,阿里巴巴国际站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实践平台,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平台运营,锻炼创新能力,拓宽职业路径。此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范例,显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未来,高校与企业应深化合作,培育更多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产教融合模式下跨境电商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1.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跨境电商知识。学校应定期更新课程,同步行业动态,增设跨境电商相关课程,提升行业理解。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注重跨学科学习,整合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同时,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 改进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改进措施:通过构建校内跨境电商模拟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店铺运营和商品推广的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学习,直接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和职场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3. 探讨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现有合作方式包括共建实习基地、课程开发和科研项目。为深化合作,可以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如开设企业人才培养定制班。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在线课程等系列教学资源,同时企业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4. 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等。此外,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项目。同时,学校应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包括商业模式设计、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五、结语
产教融合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增强职业竞争力。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范围有限,未涵盖所有产教融合的实施细节。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模式适用性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以进一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跨境电商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林志业.吉林省民办高校跨境电商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4(04):156-157.
齐媛媛.跨境电商背景下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21(16):138-140
王子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0(4):77-83+88.
张培婷.“外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3):78-80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外语专业+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2023123199366)阶段研究成果;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3年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英伟,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法。张化檬,女,英语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