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构建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原因、方法、支撑与成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亟需构建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本文基于调研情况和可行性分析,探讨了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因、方法、支撑和成效,旨在为中职教育提供参考,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已明确提出引领全球AI理论、技术和应用的雄心,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职教育承担着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详细阐述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因、方法、支撑和成效。
1.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
职业教育专业新增了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目录,这使得中职学校开设该专业成为可能。因此,笔者学校未雨绸缪,顺应本区域及珠三角地区对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据专业开发技术流程,学校组织了由校领导、职能部门与专业教师构成的课题团队针对珠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企业群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调研,通过实地访谈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了一线数据资料。
经过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中职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是产业发展趋势。中职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顺应职业教育需求。中职教育需适应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进一步,我们设置的课程要对接企业需求,满足人工智能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2.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符合中职生特点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市场调研。通过走访调查、网络信息检索和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人才需求数据。
人才需求分析。分析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需求类型,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知识图谱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和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等。
符合中职生特点的课程设置。分析中职生学习特点,提炼学生的需求,分析中职学校教师课提供的教学服务,基于QFD方法,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相关关系矩阵、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能力需求与选取课程相关关系质量屋,计算课程设置与人才能力需求的相关度和权重,优化课程结构。
3.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
依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根据机器人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打破学科体系结构,融入岗位职业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标准。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突出以真实的作品、任务、项目驱动的课程特色。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今年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公共基础课程按教育部要求设置。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艺术、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限定选修课。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基本上依据工作任务设置,但设置时可能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归并或拆解,此时需要依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
4.课程体系的支撑
中职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的课程实施需要支撑支持。主要包括:
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笔者单位与华为、网易等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笔者单位建立了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保障课程实施,保障提升教学质量。实训条件。笔者单位建设了华为鲲鹏产业学院、网易大数据产业学院、腾讯人工智能OCR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实习实训课程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平台。
5.课程体系的实施成效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着重培养中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提升中职生的数智素养。
教学方法的创新。推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采用笔试、作业、课堂提问、上机操作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结论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响应国家战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市场调研、人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优化等方法,结合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等支撑,实现了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多元化和质量管理规范化的成效。未来,中职教育应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与行业的对接,培养更多符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Z]. 2017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Z]. 2021
[3]刘邵鑫.基于QFD的C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 四川轻化工大学,2020
[4]张志伟. 基于OBE理念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J] 39(6),31-36
本论文系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渗透型产教融合的中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5YQJK056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