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层次与路径分析
——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为例
摘要:本文试图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大学生通过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怎样通过学、思、践、悟四大层面深入地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观点要树立深层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其内涵于心,外化于行,勇担使命,争做合格的时代新人;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层次,并剖析了青年志愿服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国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分析。最后,以广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为例,逐层剖析怎样培育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时代赋予青年新的历史意义,当代大学生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树立深层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使其内涵于心,外化于行,勇担使命,争做合格的时代新人。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三进工程”的提出与内涵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过程,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反映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层次。对于加强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对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进工程”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构建、课程编写和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素养。
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编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编写中,必须注重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还要针对各个专业的性质,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在课程内,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
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上,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陶冶。
最后,把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到学生的头脑,通过学生有意识地开展业余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切感受实践出真知的力量,感悟“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的自觉性。
2.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而青年志愿服务是指青年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技能和资源,义务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公益性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地学、思、践、悟。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要用自己的头脑和行为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必须做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青年志愿服务。那么如何做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青年志愿服务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不仅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走正确的人生之路,还要进一步研究怎样精心设计排列人生的“扣子”,走精彩的人生之路。根据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纪实,用学、思、践、悟四条线“穿扣子”,当代青年大学生都应该学有所思,思有所践、践有所悟,才能不自觉地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二、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对他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他们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而教育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只有先从教材、课堂出发逐步教育引导才能使其逐步入脑入心。那么怎样深层次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以青年志愿服务为例,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必须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这三个层面和“三进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认知上升到情感层面再到最后的自主行动,将志愿之志化为志愿之行,这是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1 知识层面:对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情感层面:对志愿服务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行为层面: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同时,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实践能力。另外,志愿服务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因此,高校应该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和平台,以便更好地推动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三、深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主自发的,进学生头脑的,才能做到学践结合、思践融合、践悟升华。体育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活动和实践活动,深刻诠释了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生动践行了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学践结合,争做有广度的青年志愿服务
重温峥嵘岁月 感悟红色魅力 ——体育学院青马工程雏鹰班走进大同红色纪念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育学院团委组织青马工程雏鹰班学员赴大同红色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温峥嵘岁月,感悟红色魅力。学员们认真参观每一个展厅,认识到历史的厚重与深刻,更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当代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但是当代青年要居安思危,坚定理想信念,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以切实行动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的青春誓言,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红色基因的传承和赓续更是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志愿者们在参观学习中涵养爱国情怀。
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楷模---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我辈楷模”的主题团日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
雷锋月,体育学院团委组织同学们在校内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我辈楷模”的主题团日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体育学院学生会青协部的青年志愿者们在校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启了三月志愿新征程。
体育学院学生会青协部认真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髓,维护文瀛湖公园环境。弯腰捡拾垃圾、分类废品、维护公共设施,投身于志愿服务,用绿马甲书写青春华章,践行雷锋精神,服务人民群众。
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还要传承基因,赓续精神,面向未来。青年志愿服务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史悟史、学习榜样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2.思践融合,争做有温度的青年志愿服务
关爱特殊群体 展现体院力量 ---体育学院赴大同市平城区特殊教育中心
为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学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践行“青春献礼二十大”实践活动,在第16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体育学院以爱为名,为爱行动,爱心守护,点亮星空,一起关注“闪亮的星星”。体育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赴大同市平城区特殊教育中心举办了一场以“关爱特殊群体,展现体院力量”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体育学院志愿者代表为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们送祝愿,购置学习用品,共同参加趣味运动会增进感情,感悟团结友爱的精神。志愿者还勉励孩子们要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馈社会。这是一次温暖入心的精神传达,志愿者们从自己的行动中体会志愿者精神,在实践中感悟友善的伟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温暖坚定地践行公益志愿服务,帮助和关心有需求的特殊人群,在实践中彰显同大力量,在有温度的志愿活动中温暖自己,也点亮他人,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3.践悟升华,争做有深度的青年志愿服务
助力山西省运 展现大同魅力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体育学院助力山西省运会
三晋同聚力,阔步新征程。八月八日晚,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大同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期间举行了主题为“三晋同聚力,阔步新征程”的文体演出。体育学院二百余名青春阳光的学子担任节目主力参演,在省运会开幕式上大展风采,为全省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文化盛宴。
同大青年志愿者们用热情专业的服务,温暖友善的态度,认真踏实、任劳任怨服务于志愿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助力“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的创建不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未来同大青年将以奋斗姿态勇毅前行,在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中谱写青春篇章,将火热青春融于伟大事业,以青春之力展示蓬勃朝气的青年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无悔的青春力量。
这是一次青年志愿服务的升华,志愿者们不仅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而且在服务省运会的同时,宣传倡导志愿服务理念,讲好“大同故事”,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着当代大同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推进深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必须开展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采用有广度的学思结合,有温度的思践融通,有深度的践悟升华的方法举措。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
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利用课堂、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推广,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的自觉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高校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和平台。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涉及教育、医疗、环保、公益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要强化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效果。
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讲座、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另外,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管理意识。
4. 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让他们自觉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通过开设道德教育课程、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强化校园管理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建设校园文化设施、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等方式,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作者简介:刘佳(出生年份198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职务无职称助教,学历硕士,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