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视域下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于文化自信视域下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巴山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分析其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传承现状与创新挑战。提出应以文化自信为核心,通过非遗保护、教育传承、文创开发与创新设计等多维度策略,促进巴山剪纸技艺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贡献力量,同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巴山剪纸;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巴山剪纸,作为四川省巴山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巴山剪纸等传统技艺正面临着传承断层与创新乏力的双重挑战。如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有效传承并创新发展巴山剪纸,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承与创新策略,以期为促进巴山剪纸的活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同时为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作为引领文化繁荣兴盛的核心理念,与民族精神的塑造紧密相连,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兴盛与民族的强盛。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际,承载着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历史使命,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1.1 文化自信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沉而持久的认同上。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唯一文明史绵延不绝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深邃博大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更是民族身份与归属感的坚实基石。中华文化在历经沧桑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广泛的包容性,促进了多民族的和谐共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1.2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基础,道路自信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刻认同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艰苦创业与深化改革实践而开辟的,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增强文化自信,是构筑当代中国精神支柱的关键,为弘扬优秀文化、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3 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高度期许上。中华文化以其开放性与包容性,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坚信,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信不仅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基石,更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巴山剪纸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山剪纸,作为四川省巴山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民俗风情,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1 文化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民族记忆的坚守与文化自信的基石
巴山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山地区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与传承,更是对民族记忆与历史文化的坚守。通过深入挖掘巴山剪纸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可以强化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基石。
具体而言,巴山剪纸以其独特的剪纸技艺、丰富的题材内容、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了巴山地区人民的审美追求与精神世界。通过传承与发展巴山剪纸,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巴山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地域特色,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 经济价值的挖掘与拓展: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与文化自信的支撑
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巴山剪纸作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通过创新设计与市场开发,巴山剪纸可以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商品,如旅游纪念品、家居装饰品、艺术品收藏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剪纸材料生产、剪纸技艺培训、剪纸文化旅游等,形成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
从文化自信视域来看,巴山剪纸经济价值的挖掘与拓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对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通过市场化运作与产业化发展,巴山剪纸可以走出巴山地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这不仅可以提升巴山剪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2.3社会价值的提升与弘扬: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强化
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助于提升社会文化的整体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非遗剪纸进校园、红色剪纸进党校等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同时,巴山剪纸的艺术魅力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化的整体品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巴山剪纸社会价值的提升与弘扬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巴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强化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另一方面,巴山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与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撑。
此外,巴山剪纸还可以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鉴。通过巴山剪纸的展示与交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为文化自信提供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同与支持。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巴山剪纸传承创新发展的策略
3.1 非遗剪纸进校园:文化传承的基石与未来之桥
3.1.1 课程体系构建: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将巴山剪纸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首要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包括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剪纸教材,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以及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评估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应既涵盖巴山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基础知识,又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亲身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同时,将巴山剪纸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引入创意思维、审美教育、跨学科整合等元素,使传统技艺在现代教育中焕发新的活力。
3.1.2 师资培训与传承人培养:技艺传承的关键
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巴山剪纸进校园的重要保障。应通过举办剪纸技艺培训班、工作坊、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剪纸技艺与教学能力。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剪纸艺术家走进校园,进行技艺传授与经验分享,建立师徒制或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巴山剪纸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此外,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剪纸相关的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成为巴山剪纸的传承人与推广者。
3.1.3 校园文化活动与文化氛围营造:文化传承的土壤
校园文化活动与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巴山剪纸的传承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剪纸展览、比赛、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与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将巴山剪纸元素融入校园环境的布置中,如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公共空间的装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巴山剪纸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
3.2 红色剪纸进党校:党性教育的创新载体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2.2.1 红色题材创作:历史记忆与艺术表达的结合
红色剪纸进党校的核心在于创作具有革命历史题材的剪纸作品。这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党的历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等红色文化资源,还要具备高超的剪纸技艺与艺术创造力。通过红色剪纸的创作,可以将抽象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象,使党员干部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刻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与革命精神。红色剪纸的创作应注重题材的创新与多样性,既要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也要有展现革命英雄人物细腻情感的微观描绘。
3.2.2 党性教育课程与活动:红色剪纸的应用与拓展
将红色剪纸融入党性教育课程与活动,是红色剪纸进党校的重要实践路径。党校可以开设红色剪纸专题课程,邀请剪纸艺术家或党史专家进行授课,讲解红色剪纸的艺术特色与创作背景,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红色剪纸的创作与体验活动,通过亲手制作红色剪纸作品,加深对党的历史与革命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此外,还可以将红色剪纸作为党性教育的辅助材料,如制作成宣传册、展板、纪念品等,用于党校的各类培训、会议、展览等活动,拓宽红色剪纸的应用范围与影响力。
3.2.3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红色剪纸的时代价值
红色剪纸进党校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剪纸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现代审美与技艺手段,进行创新与突破。例如,可以尝试将红色剪纸与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等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剪纸作品;或者将红色剪纸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通过这些创新实践,红色剪纸不仅能够成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还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3.3 文创剪纸拓市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道
3.3.1 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文创剪纸的开发是巴山剪纸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巴山剪纸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提取其独特的图案、色彩、技艺等元素,并结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设计。例如,可以将巴山剪纸的图案元素融入家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时尚配饰等领域,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文创产品。同时,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与功能性,使文创剪纸不仅能够作为艺术品欣赏,还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3.3.2 市场营销与推广:品牌塑造与渠道拓展
市场营销与推广是文创剪纸拓市场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巴山剪纸的品牌形象与知名度,通过注册商标、设计品牌标识、制定品牌策略等方式,提升巴山剪纸的品牌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线下实体店等多元化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拓宽文创剪纸的销售渠道与消费群体。此外,还可以尝试与知名设计师、品牌、机构等进行合作联名,通过跨界合作提升文创剪纸的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3.3.3 产业链构建与协同发展:文化产业的生态体系
文创剪纸的拓市场不仅需要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生态体系。这包括剪纸材料的生产与供应、剪纸技艺的培训与传承、剪纸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剪纸旅游的开发与运营等多个环节。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巴山剪纸的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巴山剪纸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代表,在文化自信的广阔视野中,亟需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其独有的资源与平台优势,肩负起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崇高职责。核心在于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并传承巴山剪纸的文化精髓。具体而言,应通过剪纸艺术融入教育体系、走进党校课堂、以及创新剪纸传播形式等多维度途径,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理念。同时,应拓展巴山剪纸的文化功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新媒体平台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文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进一步彰显巴山剪纸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
作者简介:李皓迪(1987—),男,汉族,四川通江人,大学本科,通江县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副高),研究方向:民间工艺美术(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