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风险障碍研究

陈凌超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82期
浙江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带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刻影响。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潜在风险,并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形态,深入分析了教育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探讨了其在提升教育成效中的独特优势与潜在风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拓展了该领域的理论成果,并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风险障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专注于创建新数据,广泛应用于文本、图像和视频的生成[1]。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有显著应用,例如用于文本生成的ChatGPT、用于艺术作品生成的DeepArt,以及用于人脸图像生成的TPDNE。对话与问答是人工智能介入的最佳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ChatGPT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

2022年底,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了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的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ChatGPT。它不仅具备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能够完成撰写邮件、文案、代码和翻译等任务,还能进行高智能的人机互动。ChatGPT发布后迅速在全球社交媒体上走红,2023年初其活跃用户已超过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3]。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更高的语言理解发展阶段,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新引擎[2]。ChatGPT有望在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及拓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响。研究ChatGPT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研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可以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加快其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出了多样化和深层次的应用潜力。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可以通过个性化学习、互动式教学以及在线课程支持等多种形态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多样化的应用形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够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加灵活、生动和高效。

调查问卷和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在个性化教学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生成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在即时答疑方面,其智能对话功能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疑问,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支持;再次,在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快速生成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最后,在提升课堂互动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性较强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国家战略与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教育主体新需求的共同推动。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范应用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师生对教育质量提升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强,也为教育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新的机会。在这些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还离不开跨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的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教育领域与技术领域的紧密合作,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教育模式革新。跨学科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多领域的知识交流和资源整合,还能够提供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奠定基础。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风险障碍研究

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应用也伴随着多种潜在风险。首先,在伦理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需要符合教育伦理原则,以避免对教育公平性和学生价值观塑造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在隐私保护方面,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处理大量教育数据,如何确保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成为重要挑战;最后,在信息准确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生成带有偏差或错误的信息,这不仅可能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误导学生的认知,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形成。

如果这些潜在风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学生权益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教育目标可能偏离预期,学生可能接触到不准确或不适当的信息;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可能受到技术干扰,导致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减弱;学生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因隐私泄露或教育不公平而受到损害。因此,针对这些潜在风险,需要从多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以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健康发展。

有效应对这些潜在风险,需要从政策、技术和实践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在政策层面,应制定明确的法规和标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进行规范,特别是在伦理和隐私保护方面,加强监管与评价机制,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教育目标和伦理要求;在技术层面,应进一步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设计,以提升信息生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加强数据保护技术,确保学生隐私的安全性;在实践层面,应注重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使其能够合理有效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并在教学中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

此外,在风险应对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持续的研究和评估,及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根据教育实践中的反馈不断优化应对策略。这种系统化的研究与动态调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还能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提供长效保障。

通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优势的深入挖掘与潜在风险的科学识别,可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文本生成和智能交互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个性化学习、互动式教学以及多样化资源支持,它显著提升了教育效率与质量,满足了新时代师生对教育创新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然而,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伦理挑战、隐私保护和信息准确性问题不可忽视。针对这些风险,政策、技术与实践需协同发力,以制定科学的规范、优化技术算法、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与有效应用。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重要工具,助力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天恩.ChatGPT的特性、教育意义及其问题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3(04):19-25.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3.04.011.

[2]张夏恒.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可能引发的社会变革[J].产业经济评论,2023(03):22-30.DOI:10.19313/j.cnki.cn10-1223/f.20230310.001.

[3]崔聪.类ChatGPT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图景、风险与实现[J].青年学报,2023(03):27-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