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与创新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推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黄炎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的数字创意产业,从产品外观设计到用户体验设计,从品牌形象塑造到空间环境营造,艺术设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暴露出课程体系陈旧、实践教学薄弱、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的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设计类人才。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其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目的论,强调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就业与社会稳定。“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贯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能够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艺术设计产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差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未能紧密贴合市场的动态需求与行业的发展趋势。部分高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对细分市场的精准调研与分析,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仍沿用传统的学科型架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失衡,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设计工作脱节,缺乏对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应用的深入探讨,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当下的设计实践相结合。安排的实践课程与真实的市场项目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对设计思路与创意表达的深入探讨,缺乏互动性与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校内实训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仅将合作停留在提供实习岗位等表面层次,未能深度参与到课程开发、教学指导、实践项目合作等环节,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不够完善,实践课程的安排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导下“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经过摸索与实践,形成 “一体两翼四融合”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一体”即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工坊育人平台,“两翼”即构建以“一站式培养+技能竞赛”为双翼驱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四融合”即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人员、企业项目、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艺术设计行业的工作岗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二)黄炎培思想在 “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体现
首先,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大职业观”,强调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的紧密联系,这一理念为该模式中“一体”的构建提供了核心指引。在“一体”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工坊育人平台,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适应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无缝对接职场,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全面性与综合性。
其次,“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在“两翼”和“四融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应用。“一站式培养+技能竞赛”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作室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动手能力,在技能竞赛中,让学生从项目的创意构思、设计方案的制定,到最终作品的制作完成,全程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人员、企业项目、企业文化、企业标准,深度融合企业元素,能够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三)“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
1.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职业能力展开。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艺术设计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需求,依据这些需求,将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化板块。基础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和设计技能,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则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拓展课程模块涵盖跨学科知识和新兴技术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职业发展需求。
2.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院校积极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案例。建立双师团队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双师团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及项目实践的组织与实施。院校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案例带回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校内设计工坊育人平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在功能布局上精心规划,以满足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实践环境,高职院校积极与众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实际项目需求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和实习任务。
4.实践教学管理优化
院校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到评价反馈,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在实践教学计划制定阶段,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研讨,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
5.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
在课程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开展企业实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结论
“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架构上,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深度融入其中,以设计工坊为核心育人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协同。通过一站式培养体系与技能竞赛驱动的“两翼”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连贯且多元的能力提升路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潜能。同时,“四融合”策略的实施,将企业人员、项目、文化、标准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提升了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学生顺利融入职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广宇.”一体两翼四融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8(2): 47-52.
[2] 侯振伟,江书军,孙志慧,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 2023(4):124-126.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高职“一体、两翼、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S2024YB273
作者简介:魏莉(1980-),女,汉,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