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视角下湖南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及数字化传播研究
摘要: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永葆凝聚力和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传承和发展好红色文化对增强民族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湖南厂窖惨案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第二大惨案,厂窖惨案纪念馆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及对外传播研究,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对外宣传,对于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海外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数字化传播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永葆凝聚力和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这一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众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英勇牺牲,创造了革命的辉煌历史,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遍布全省的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传承和发展好红色文化对增强民族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厂窖惨案纪念馆
湖南厂窖惨案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第二大惨案,厂窖惨案纪念馆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由于时间久远,我们仅仅只能通过《厂窖惨案觅踪》、《今日厂窖》等电视纪录片和《厂窖惨案血泪史》等为数不多的书籍来了解历史。至于厂窖惨案史料的外语翻译,即使在官网上也仅有零零星星的英语介绍,日语翻译接近为零。当前,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鲜少有途径能了解到厂窖惨案的相关历史。因此,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及对外传播研究,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对外宣传,对于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海外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策略研究
“翻译目的决定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是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也是最高法则。红色史料日语翻译的目的是对红色文本进行日译,并对外宣传中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者通过分析上述问题,提出四种解决策略。
1.重视推介与翻译工作
政府应该以市场为主体,创建官网介绍相关红色文本,大力推介红色旅游景点,同时创建红色文化官方日文网站。民间人士及红色旅游志愿者自发组织对红色旅游景点进行日文信息维护。
2.严谨考证,确保译名正确
红色文本不同于其他外宣资料,包含大量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传递了大量信息,针对红色史料的文本特色,译者应以认真、耐心和谨慎的态度,做好景点日译前期史实的考证、中期的专有名词翻译和后期专有名词的审核工作。例如“绝户堤”经查证相关档案,证实是由于日军在厂窖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造成河堤附近没有一户活口,因此译者将其翻译为“むじんつつみ”。
3.调整句子结构和信息顺序,便于理解
汉语一般是由松散的短句组成,而日语一般是相对紧凑的长句。汉语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而日语却是截然不同的主宾谓结构。此外,日语的否定一般出现在句子的最末尾。因此,在进行文本日译时,就要改变文本信息的顺序以方便目的语读者的理解。
4.对景点文化内涵进行特别说明,消除误读
中国红色纪念馆的文本通常由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人编写,编者一般很少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如“三光”政策,即使编者不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略知一二。而如果不进一步解释,作为目的语读者的外国游客就会很困惑。因此,对专有名词进行日译时要做必要的解释说明。通过说明,外国游客就对这一事件内涵有个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对这个政策摸不着头脑了。
红色史料的翻译要求决定其既要保留原文的历史文化信息,又要不阻碍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因此,译者应根据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现状,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提高译文翻译质量,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促进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以南县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语翻译为例,探索具体有效的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策略、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红色旅游资源史料恰如其分的翻译,能够推动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由于跨国翻译需求的不断增大,翻译工作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语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系统学习本国语言文化知识,还要透彻地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习惯及思维方式。翻译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的表达,与文化传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此外,中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是一个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信息传播技术和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关于中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方面,李晓在《红色旅游景区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对于红色旅游资源在新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展开了研究。吴力斌,在《互联网语境下的红色纪念地信息化实践与探索》中,对于中国红色教育基地的信息化推进展开了探索。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现状
目前,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主要依赖于各种数字媒体平台,如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这些平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受众和更便捷的传播方式。然而,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资源的碎片化、信息的不规范性、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参与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效果。具体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许多珍贵的文献、影像和遗址尚未被数字化,导致公众无法通过互联网访问到这些资源。此外,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往往缺乏深度和互动性,大部分仅为简单的数字复制,无法提供像线下体验那样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再者,技术层面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文化机构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采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方式相对落后。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1.构建数字化叙事体系:通过构建一个集成的数字化叙事体系,将红色文化的历史、人物、事件等元素进行整合和编排,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让受众沉浸在红色文化的氛围中,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强化互动和参与: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用户评论等数字技术,鼓励受众与红色文化进行互动和参与。这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还可以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方式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
3.制定规范和标准:针对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等进行规范管理。这可以确保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提高传播效果。
4.培养数字文化人才:加强数字文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在红色文化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这些人才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
5.加强国际传播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媒体机构和平台的合作,加强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合作。这可以扩大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一方面,数字化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度,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信息传播体验。另一方面,数字化传播将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综上所述,中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通过构建数字化叙事体系、强化互动和参与、制定规范和标准、培养数字文化人才以及加强国际传播合作等创新策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胥城墙.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 习近平,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网,2015年7月.
[3] 林范武、金锦善,阐释学翻译理论与史料文本翻译的解读[J],《牡丹》,2016年。
[4] 段峰、罗金,中国翻译史新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5] 汤艳 边立红,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现状研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2月.
[6] 汤艳.《南县厂窖惨案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详细介绍》翻译报告—工具型翻译视角[D].长沙理工大学,2015.
[7] 谭娜,万金城,程振强.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吸引与地 区经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22(1):76-86.
基金项目:长沙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视角下湖南厂窖惨案纪念馆史料日译及对外传播研究》2024CSSKKT29。
作者简介:
杨龙辉,男,出生年月:1982.02,湖南南县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汉翻译,日语教育,商务日语。
曲迪,女,出生年月:1982.05,辽宁沈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汉翻译,日语教育,商务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