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着力提升国有企业办公室“三服务”工作水平的思考

唐成龙 肖望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83期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什邡卷烟厂 四川什邡 6184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办公室“三服务”工作面临从传统事务型向现代价值创造型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三服务”理念的历史演进与国有企业的特殊使命,揭示其在战略支撑、决策服务和改革推进中的核心价值。针对当前存在的服务能力滞后、数字化水平不足、响应效率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强化政治引领、锻造专业能力、提振“四种精神”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制度优化与资源整合的实践路径,为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三服务;能力建设

一、“三服务”工作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1.1“三服务”理念的历史演进

“三服务”理念的提出可追溯至1985年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同志首次系统阐释了”为领导工作服务、为同级和上下级机关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办公室工作原则,奠定了新时期办公室职能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三服务”内涵实现了战略性拓展,逐步演化为”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三位一体的新时代要求。这一演进过程体现了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服务范畴从行政事务向战略支撑延伸;其二,服务重心从日常保障向价值创造转移;其三,服务方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型。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2国有企业办公室的特殊使命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办公室承担着三重特殊使命:在政治维度上,要成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先锋阵地,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企业的穿透式落实;在经济维度上,要当好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重大任务中发挥枢纽作用;在社会维度上,要架起联系职工群众的"连心桥",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象化为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这种多维使命的交织,决定了国有企业"三服务"工作必须兼具政治高度、战略深度和民生温度。

二、国有企业办公室"三服务"工作的现状审视

2.1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四川中烟什邡卷烟厂(以下简称什邡卷烟厂)通过实施"强基工程",在"三服务"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建立"三清单两台账"制度(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督办台账、反馈台账),实现重大决策落实率提升至98%;优化”智慧办公云平台”“会议服务小程序”,文件流转效率提高40%,会议筹备周期缩短30%。这些数据表明,系统性、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释放实践效能。

2.2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三个不匹配"的突出问题:一是服务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节奏不匹配,部分办公室人员对推动该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理解不深,难以提供精准的政策建议;二是服务方式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匹配,尚未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三是服务效能与职工群众的期待不匹配,部分职工仍然有”急难问题响应速度有待提升”的意见。这些矛盾的产生,既有体制机制惯性的影响,也暴露出服务理念更新滞后、专业能力储备不足等深层次问题。

三、提升"三服务"工作水平的关键路径

3.1强化政治引领力

国有企业办公室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点构建"三位一体"的政治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办公会首要议题;实施"政治画像"工程,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个维度建立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红色服务岗"创建活动,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文件起草、会议组织、督查督办等业务流程。可通过实施"政治能力提升三年计划",推动党委决策事项落实周期有效提升。

3.2锻造专业胜任力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办公室工作亟需构建"四维能力模型":战略思维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国企在"双循环"格局中的定位;政策解析能力强调对国资监管新政的精准把握;技术应用能力侧重OA系统升级、大数据分析、AI模型等数字化工具的熟练运用;应急处突能力注重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形成决策建议。可通过实施"培养计划",通过"理论集训+岗位轮训+取证”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提高办公室人员持证上岗率和数字化工具掌握率。

四、提振“四种精神”,着力激发“三服务”内生动力

4.1培育进取精神,激活创新动能

国有企业办公室需构建“三维进取体系”:在思想维度,建立常态化政策研学机制,定期组织行业政策与改革方案专题研讨,推动工作人员深度理解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等战略部署;在实践维度,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制,鼓励业务骨干牵头攻关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问题,例如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优化、智能会议调度等痛点形成专项突破;在文化维度,创建创新激励机制,对优化流程、提升效能的方案给予专项奖励。通过系统性培育,使办公室人员始终保持“闯”的劲头、“创”的锐气,在服务发展中展现主动作为。

4.2锤炼吃苦精神,锻造实干品格

重点打造“三重淬炼机制”:一是建立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制度,要求办公室人员在重大专项工作中主动担当,通过参与企业发展计划起草、重大项目协调等实践锤炼攻坚能力;二是推行基层实践培养计划,新入职人员须深入生产、营销一线轮岗锻炼,切实增强对业务痛点的感知能力;三是构建应急处突压力测试体系,模拟突发舆情应对、重大活动保障等场景开展实战演练。通过系统化锤炼,培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意识,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4.3涵养敬业精神,提升服务品质

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制定覆盖公文处理、会议服务、督查督办等全流程的标准化操作规范,细化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质量追溯体系,实行“服务对象评价+交叉互评+第三方评估”的三维考评机制;定期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涵盖公文写作、信息调研、统筹协调等核心能力模块。通过标准化建设与精准化考核,推动“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成为职业自觉,使“精细、精准、精致”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4.4弘扬奉献精神,厚植价值认同

构建“三位一体”奉献文化体系:一是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评价,将攻坚成果量化指标纳入考核,强化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建立服务价值可视化机制,通过数据建模量化办公室工作在降本增效、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间接贡献;三是传承国有企业优良传统,通过老带新、典型宣讲等方式弘扬“三老四严”作风。通过价值引导与文化浸润,培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与团队凝聚力。

五、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构建“1+3+N”制度框架:制定相关条例明确职能定位,配套出台服务规范、考核办法、问责机制三项核心制度,细化形成重大事项督办、保密管理等相关实施细则。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责任追溯清晰化、质量管控精细化。

5.2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建立动态资源调配体系:设立战略服务专项基金支持信息化建设与课题研究,实施办公室与业务部门双向挂职交流计划,构建服务效能与资源配置挂钩的考核模型。通过精准投放资源,确保有限资源向价值创造关键环节倾斜。

六、结论与展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有企业办公室“三服务”工作需实现从“事务处理”向“价值创造”的跃升。通过提振进取、吃苦、敬业、奉献“四种精神”,能够有效激活内生动力,破解“重事务轻战略”“重执行轻创新”等现实困境。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精神建设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聚焦三方面深化实践,一是将精神培育纳入国企干部培养体系,二是探索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三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神价值可量化、可追溯,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