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路径探索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市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坚力量需要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就业促进措施。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及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给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带来的机遇与现实困境,从高校辅导员视角入手探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举措,旨在为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前言: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型生产力颠覆性地推动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催生新兴市场和岗位的形成,深刻影响着就业环境。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又再次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1]。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优越环境,同时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课题。高校辅导员始终坚守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线,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起着关键性作用。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解决大学生就业“有没有”的问题和“好不好”的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新使命。因此,本文探究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辅导员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方法措施。
1 新质生产力概念特征及与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联系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3],它是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凭借着科技创新性、知识密集性、技术集成性、人机共生性等特点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4],推动了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重塑了就业需求和相关产业需求结构。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存在着相互赋能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市场注入活力,加速新旧转换,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新产业、新岗位,扩大了人才需求和就业形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机遇与面临的现实困境
2.1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机遇
新质生产力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投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创造了更多新的劳动机会,为高校大学毕业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高质量就业前景,使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得到优化、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工作强度得到改善,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新质生产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质生产力驱动大量传统就业岗位实现转型升级,将传统的、低效的、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取代或优化,创造了更多高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第二,新质生产力扩大了就业容量,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多种新产业应运而生,为劳动力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一批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从而丰富了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职业选择。
2.2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匹配市场需求。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使岗位能力需求从“单一技能”向“跨界融合”转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逐渐成为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然而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深度不够,部分学科专业只重视课堂专业知识传统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等时代核心素质的培养[6],这导致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要求存在差距。
二是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效应”。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持续上升,直接导致生产线基础操作岗位相应减少,在服务业领域,智能客服系统替代率增加,银行柜员、电话销售等岗位持续收缩,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可避免对部分传统就业岗位带来冲击,导致传统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辅导员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实践路径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高校辅导员应主动把握社会新发展格局,发挥思政育人力量帮助大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观,将学生专业行业发展态势以及国家相关战略等落实到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产业布局,从而择世所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3.2提升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实践教育与创新意识
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就业市场劳动者提出了新要求,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也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有更高要求,如创新能力、数字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辅导员应多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融入实践,联合学院力量搭建多元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和创新空间,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直接到校外用人单位实习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了解社会、了解岗位要求以及所需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专业匹配度。
3.3 做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就业观,帮助学生认清楚当下新质生产力所影响的就业市场需求和现状,了解本专业的行业就业情况和趋势,不断提升学生拥有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变革需要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创新人才要求的必备的能力。
3.4.多方联动推动全员促就业
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大资源观”,联合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提升毕业生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就业质量和职业适应性。在校内,高校辅导员要加强与学院专任老师、学生工作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校团委、校友会的工作协同,构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就业协作机制。在校外,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与访岗拓岗行动,重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将所了解的行业发展趋势、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等信息进行整合,从而为毕业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岗位信息。
4结语
高校辅导员需要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就业市场变化,践行新时代就业育人使命,其就业指导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适配的就业工作机制,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新经济形态下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从而使高校毕业生以更好的姿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满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J].中国社会保障,2024,(07):8-9.
[2]吴博,陈晓红,陈小燕.高校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难点与破解之策[J/OL].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
[3]刘元春.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发展着力点[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4,(03):41-47+158.
[4]叶钱鹏.浅析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就业与保障,2024,(11):148-150.
[6]刘立军,王开田.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校人才培养供给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4,(12):96-105.
作者简介:胡诗越(1997年)男,汉族,重庆渝北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