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近十年来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 Citespace软件对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对 2014—2024 年 CNKI 数据库提供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期刊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绘制出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等相关信息,用以回顾过往学者在该主题上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得出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及总体特征。结果表明:其一,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尚未形成关系密切的合作网络,核心学者的发文量不足,研究深度不够。其二,从发文机构来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处于该领域的绝对核心地,第二名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第三名为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紧随其后。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国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相关研究机构并没有形成关系密切的合作网,大多是成独立分布的状态。其三,在研究方向上,该领域内的研究者对新兴技术有较强的接受度,寻求利用先进技术来改变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能很好地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保持步调一致。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空间结构、分布和使用、馆藏资源的性质和结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取代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概念。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根据各种信息资源的性质、目标和用户需求,对其进行规划、选择、收集、组织和管理,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和活动。
在信息资源快速膨胀的今天,图书馆信息资源出现了数量大、增长快、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传统文献资源并没有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而销声匿迹,反而仍处于增长态势。而网络信息资源更是以几何级数飞速增长。因此当前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现实状况是纷繁复杂的。
故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期刊数据中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文献为数据基础,运用 Citespace 对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发展进行可视化的定量分析,参照关键词、发文作者、机构与期刊等指标来判断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前沿,总结出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研究主题之间、发文作者之间、发文机构之间的交叉、互动关系,以此来准确把握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热点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对选取的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此类期刊在中国学术界共识为文献质量高, 且汇集我国各类科研领域前沿及科研课题相关成果。 检索时间为 2024年 12 月1日, 文献类型确定为学术期刊论文,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来源类别限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两种类型,时间设定为2014年~2024年
2.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结构关系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科学前沿的发展趋势、揭示未知学术热点及潜在发展领域。知识图谱与一般文献中信息组织方式不同,在绘制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数据的组织上,以描述知识体系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机制为目的,并提供了科学研究中的信息可视化。
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期刊数据中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文献为数据基础,运用 Citespace 对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10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发展进行可视化的定量分析,参照关键词、发文作者、机构与期刊等指标,通过文献共引和耦合、科研合作网络及主题和领域贡献等分析来判断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前沿,总结出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3.研究结果分析
3.1发文作者分析
利用cite space对近十年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内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发文量第一位的是叶继元(6篇),紧随其后的是张新兴,发文量为4篇。从整体来看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较少并且没有形成成熟的合作网络。除以李峰为核心的合作网络外,其他作者大多呈零星分布,或者两点一线分布。整体发文量普遍不高,说明该领域内研究深度不够。可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缺乏较强的领军人物和紧密的研究团队,学者之间目前这种分散的状态,也是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理论范式一直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因。
3.2发文机构分析
对文献进行发文机构合作分析后,可以得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处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的核心位置,单位发文量为14篇。第二名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单位发文量为9篇。第三名为国家图书馆,单位发文量为8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8篇的发文量紧随其后。其他还有诸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机构参与研究相关领域。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为核心,包含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国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相关研究机构并没有形成关系密切的合作网,大多是成独立分布的状态。
3.3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高度凝练,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学研究的核心方向,本文选取了频次前十的关键词。关键词的频次大约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词频大于50的关键词只包含“图书馆”,第二梯度以词频大于10的关键词为主,包括“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和“资源服务”,第三梯队包含词频大于5的关键词,包括“资源共享”“学科服务”“数字资源”“文献资源”“开放获取”和“云计算”。从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具有明显信息时代特征科学技术热点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者对对新兴技术有较强的接受度,寻求利用先进技术来改变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利用cite 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得到8个聚类结果,首先是“图书馆”,其次是“信息资源”、“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云计算”、“体系”、“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从聚类结果上看,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图书馆建设”“体系构建”“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研究集中于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馆员素质的提升方面。体现出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已充分意识到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的工作是图书馆作为信息机构的第一线工作,是联系用户与信息源之间的桥梁,做好信息服务,可以更好地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为其发布信息,确保应有的效益,体现出了图书馆“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并且在对馆员素质的培养上,该领域的学者也有所作为,说明学者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对馆员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图书馆员本身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中也起到了中心作用,在读者利用文献、寻求知识、情报提供帮助。
在“云计算”领域的涉足反应了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从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学科研究领域内对先进技术的渴求。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云计算的成本不高,运算能力极强。它的使用成本极低,其可以为用户提供快捷、稳定的服务,满足图书馆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对数据库资源进行访问。从某种程度上说,云计算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分散且数量庞大,很难做到有效管理。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搭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系统数据,具有高度分散、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其二,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共享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共享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实现读者数据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读者信息的检索与分析以及读者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从而提高用户检索信息的效率。例如,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云计算技术就能够实现对读者所需数据的集中存储,使读者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同时,云计算技术能够对多个用户存储所需资源,使得所有用户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图书馆工作高效化管理,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图书馆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创新、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渗透到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将使图书管理从简单的数据管理和检索,走向更高层次的数据整合、加工和应用,进而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资源整合及信息服务。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所产生的一种计算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用户为中心”、“资源池化”和“按需使用”。而这些特征在图书馆领域同样适用。从服务方式上看,云计算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与处理功能,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将存储或计算能力按需提供给用户;从资源类型上看,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与集成,满足客户对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
从时区图上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间段之间,各聚类结果所研究的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资源”方面的研究在2014年至2015年间,主要面向的还是图书馆开放存取等传统研究课题,但从2016年开始可以看到,有关技术类的话题量显著提升,出现了有关“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话题。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者敏锐地察觉到了新兴技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学习利用先进技术来解决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瓶颈。
在“资源建设方面”,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一直紧跟国家政策,掌握时代脉搏。中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包括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倡议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中国的目标是连接两条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东亚和欧洲经济发达国家,为欧亚大陆最大规模、最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创造平台。而在2016年“一带一路”也成为了关键词出现在了“资源建设”的时间线上。
在“信息服务方面”,在2014至2016年间,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方面由“知识服务”“全民阅读”“数字化”“智慧学习”“信息传递”“空间服务”,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者已经着眼于在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让图书馆践行“以人为本”或“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服务理念,如果更好地运用现代化技术保障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权利。
4.结语
本文利用 CiteSpace软件对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等相关信息,用以回顾过往学者在该主题上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得出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及总体特征。结果表明:其一,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大多呈零星分布,或者两点一线分布。整体发文量普遍不高,说明该领域内研究深度不够。可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领域并未产生核心的领军学者和合作密切的发文机构网络,学者之间目前这种分散的状态,说明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尚未形成关系密切的合作网络,核心学者的发文量不足,研究深度不够。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不应闭门造车,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在不断的相互合作中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学科的研究水平。其二,从发文机构来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处于该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第二名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第三名为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紧随其后。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国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相关研究机构并没有形成关系密切的合作网,大多是成独立分布的状态。其三,在研究热点上看,从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具有明显信息时代特征科学技术热点可以看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对新兴技术有较强的接受度,寻求利用先进技术来改变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能很好地把握国家政策的方向,保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1]胡 浪.2012-2016 年国内图书情报学 研究现状及热点探 析———基于13种中文图情核心期刊的计量分析[J].图 书 馆 工作与研究,2018(2):67-76.]李俊辰.数字记忆: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247):4-16.
[2]李娜,侯林丽.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6(7):85-90.
[3]高彩娇,李秀霞.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可视 化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9):5-12
[4]张旋.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 作与研究,2020(9):109-116.
[5]熊回香,李建玲.基于 CSSCI的近十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知识 图谱分析[J].档案学研究,2020(3):16-24.
[6]郑彦宁,许晓阳,刘志辉.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前沿识别方 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4):85-92.
[7]孙学军,曹祺.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馆微信服务研究现状分 析[J].情报科学,2019,37(9):164-169
[8]王奕,刘竟.知识服务时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要素、新矛盾 与研究重点[J].图书馆学研究,2020(17):2-8.
[9]柯平.知识资源论———关于知识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 对象[J].图书馆论坛,2004(6):58-63.
[10]苏新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 图书馆学报,2015,41(6):4-12.
[1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6):22-28.
[12]程焕文,潘燕桃,张靖,等.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3):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