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实证研究对中国老龄化群体夕阳就业需求的层次化分析

——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

赵一蔼 张慧祺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88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缓解社会负担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四川省绵阳市 726 份有效问卷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与回归模型,揭示老年群体再就业的核心需求逻辑,旨在验证马斯洛理论对老年就业行为的解释力、识别不同需求层次的影响因素,提出需求导向的政策优化建议,为完善老年就业政策、促进积极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龄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夕阳就业;人力资源开发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正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截至 2022 年底,60 岁以上人口达 2.8 亿,占比 19.8%。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缺口扩大,同时老年群体面临“老有所为”需求与就业市场排斥的结构性矛盾。《“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但现有研究多聚焦政策描述,对老年就业行为的内在动机缺乏理论解释。

1.2 研究目标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绵阳市为样本,旨在验证马斯洛理论对老年就业行为的解释力、识别不同需求层次的影响因素,提出需求导向的政策优化建议。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更为地方政府制定精准化政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为实证场域,基于马斯洛八级需求模型构建分析框架,采用数据三角验证法,将问卷数据、访谈记录与绵阳市人社局统计数据交叉印证。样本选取兼顾老龄化程度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覆盖涪城、游仙、安州 3 个主城区及江油、三台 2 个县域,通过分层抽样发放问卷 800 份,有效回收 726 份(有效率 90.75%),受访者中 60-69 岁占 61.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 62.7%,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老年群体画像。同时选取 40 名典型个案(含退休教师、农民、工程师等)进行深度访谈,挖掘需求层次的深层动因。

研究工具开发基于丛金洲(2022)的老年需求测量工具,结合预调研(n=50)构建包含 32 个题项的八级需求量表。变量设计包含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自变量,以及就业意愿、职业偏好、薪资期望等因变量,通过 SPSS 26.0 进行因子分析与回归建模。因子分析结果验证了八级需求模型的结构效度,回归分析显示低龄(OR=1.82)、健康(OR=2.15)、高中以上学历(OR=1.67)对就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研究基于 726 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因子分析与多元回归模型验证理论假设,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就业需求呈现显著的层次化特征(Cronbach's α=0.872)。生理需求方面,73.2% 受访者要求工作强度≤4 小时 / 日,反映出对劳动强度的敏感;安全需求主导特征明显,81.5% 关注劳动权益保障,65.3% 优先选择国企 / 事业单位,印证了社会保障对老年就业决策的关键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社交需求成为低龄群体的核心驱动力,62.7% 认为工作是维持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这与绵阳市社区调研中“退休教师志愿服务队”等案例形成互证。

需求层次与就业行为的关联性通过回归模型得以量化:低龄(OR=1.82)、健康状况良好(OR=2.15)、高中以上学历(OR=1.67)显著正向影响就业意愿,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突破年龄歧视的关键因素。而养老金水平 > 5000 元(OR=0.63)、需承担隔代照料(OR=0.48)呈现负向作用,揭示经济独立性与家庭责任对就业动机的双重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尊重需求(58.9% 期望职业延续性)与自我实现需求(45.2% 追求价值实现)在高学历群体中尤为突出。

研究结果验证了马斯洛理论的老年群体适用性:需求层次随年龄增长呈现“社交—尊重—安全”的动态演变,低龄健康群体通过就业实现社会角色延续,高龄群体则更关注风险规避。这种分层特征为差异化政策设计提供了依据,如针对低龄群体可强化技能培训与社会网络构建,针对高龄群体则需完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

四、优化路径设计

4.1. 需求分层响应机制构建

生理—安全层:推广“3+2”弹性工作制(3 天固定岗位 + 2 天灵活服务),试点老年工伤保险制度,将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扩展至非全日制用工。借鉴日本“就业调整援助金”经验,对雇佣 60 岁以上员工的企业给予每月 1500 元岗位补贴。

社交—尊重层:发展社区互助型就业模式,依托绵阳市“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银发互助站”,2025 年前实现主城区全覆盖。设立“绵州银发人才认证体系”,对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老年人颁发“金穗卡”,持卡者可享受公共交通优惠、景区门票减免等礼遇。

自我实现层:创建“涪江创客空间”老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 3 年免租办公场地及创业导师对接服务。

4.2. 政策支持体系创新

税收杠杆调节:对雇佣老年员工占比超 15% 的企业,按人头给予社保缴费额 30% 的返还(绵阳市现行政策为 15%)。

数字赋能工程:开发“绵州银龄数字课堂”线上平台,设置智能设备使用、短视频制作等 12 门课程,2024 年实现乡镇(街道)教学点全覆盖。

权益保障网络:建立“市—县—社区”三级老年就业法律援助中心。

4.3. 社会协同模式探索

校社联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银龄伙伴计划”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求职辅导,累计服务 2300 人次,帮助 127 人成功入职。该模式拟在绵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复制推广。

企社协同:长虹集团“退休工程师智库”吸纳 152 名退休技术人员,参与智能家电研发项目 17 项,其中 5 项获国家专利。这种“技术反哺”模式为制造业企业破解“用工荒”提供新路径。

媒社融合:绵阳广播电视台开设《银龄风采》专栏,2023 年报道老年就业典型案例 42 期,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500 万次,有效扭转社会对老年就业的刻板印象。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揭示了老年就业行为的深层动机:低龄健康群体更追求社交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而传统就业模式对此关注不足。研究发现,养老金水平与家庭照料责任对就业意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提示政策设计需在经济保障与社会参与之间寻求平衡。绵阳市的实践表明,通过构建需求分层响应机制、创新政策工具、强化社会协同,可有效激活老年人力资源潜能。

参考文献

[1] 王媛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优化路径研究 [J]. 社会福利 (理论版),2022 (08):33-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4):370-396.

[4] 王振伟,刘学民。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再就业困境分析 [J]. 黑河学刊,2022 (02):120-128.

[5] 绵阳市统计局。绵阳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Z]. 绵阳:绵阳市统计局,2024.

作者简介:赵一蔼( 2004.9-),女, 汉族 ,本科 ,四川省成都市人,研究方向:人文社科,建筑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