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服务探索

田洁 雍佳鹏 袁轶萍 马永刚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2年88期
1.宁夏回族自治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宁夏银川 750000 2.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 宁夏银川 750000 3.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体育部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残障儿童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关能力偏低,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存在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障碍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宁夏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与高校合作发起的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多种举措促进残障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具备较强的个人成长能力。本文就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建设服务项目的开展意义及相关措施作出阐述,以希望掀起助残热潮,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共同服务提升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对残疾人的关怀和支持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全社会共同关心残疾人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和就业。所以基于此,宁夏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通过与当地高校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发起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根据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实际家庭状况,组织青年开展更多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残障儿童的心理资本,促进其健康成长,能够积极参与就业或创业,真正融入社会活动。

一、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意义分析

首先,可让残障儿童充分感受党的关怀。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能够根据残障儿童的个体特点、成长需求等,制定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在此基础上对其增强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残障儿童的生活质量。而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期间,残障儿童能够与更多人沟通交流,感受到社会带来的温暖和关怀,让其对社会产生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可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其次,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推力。充分的心理资本是残疾青少年能够参与就业创业,实现良好社会融入的必要保障。所开展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尊重客观规律,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对残疾青少年的心理资本现状进行摸底,为未来精准有效实施帮扶,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推动学生发展及资源共享。高校进行合作实施该项目,组织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促进学生深入体会理解国家残疾人政策及残疾人事业。同时,也可拓展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加强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二、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提升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服务策略

(一)开设线上心育课程,全面了解心育知识

想要帮助残障儿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实现个体成长发展,需要促进残障儿童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认识,学会表达情绪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所以在此情况下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际实施阶段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21天在线心理成长训练营活动。根据残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开设了多个主题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与自我评估、自我认知发展与提升、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人际交往与沟通等。课程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教育服务,线上直播期间设有专业知识讲解、即时问答、自我分享等环节,既可让残障儿童通过听了解更多知识,又可引导残障儿童自主思考、自由交流表达,以获取更多体验感受,学会正视自身不足,调整完善自我,更加积极有信心地面对生活。目前,在线心理成长训练营服务残疾青少年4600余人,收获点赞达30万次。

(二)采取线下面对面服务,提高心理辅导质量

线上课程的开设能够扩大心理健康服务教育范围,但残障儿童存在个人差异,为了更好地强化课程的教育效果,提高心理辅导质量,促进残障儿童提升心理资本,增强心理韧性,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还结合线上课程服务开展了线下面对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线下辅导服务活动内容根据线上主题课程进行对应设计。如针对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主题课程,线下通过多种有趣轻松的静观练习帮助参与者深度放松,释放内在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以更加轻松自在的心态面对生活;针对人际交往与沟通主题课程,线下通过以歌会友的方式,透过音乐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其他参与者了解自己,也在此过程中练习表达技巧并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困难情绪。在开展期间,志愿者需要保持耐心、友好、宽容的态度,主动与残障儿童交流沟通,为其提供服务帮助,让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类活动中,以增强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目前,线下团体心理辅导服务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服务残疾青少年677人。

另外,家庭教育也会影响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还开展了心连心支持陪伴项目,志愿者作为残障儿童与家长联系的纽带,通过转述、书信等方式为残障儿童提供情绪出口,以解决残障儿童与家人之间存在的矛盾或相关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进一步推动残障儿童健康成长。活动开展过程中受益人数15600余人,服务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残疾类型的青少年群体及其家庭,全方位支持体系初现雏形,为后续进一步深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惠残政策宣传,开展家庭卫生清洁

首先,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惠残政策进万家”活动,由志愿者分队走进残疾人家庭,发放惠残政策宣传册及宣传品,通过惠残政策宣传,帮助残障儿童及其家庭了解相关政策并及时享受到相关政策的福利保障,提高残障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幸福指数。其次,为改善残障儿童的生活环境,减轻残障儿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负担,可根据残障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每个家庭安排一定数量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前往残障儿童家中进行卫生清洁、居家收纳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期间也能进一步了解残障儿童的真实生活情况,为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长期实施与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四)开展志愿服务比赛,做好活动评价反思

一方面,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主要志愿者来自于合作高校的学生们,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期间可同步开设相应的创新比赛,包括助残志愿服务心得征文比赛、残疾青少年心理资本提升活动设计比赛。通过比赛的开展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情感体验,也可进一步推动学生们积极分享服务经验及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需要根据比赛活动内容设置相应的奖项,如优秀称号、奖状等,以此激励学生,促进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中,为更多残障儿童提供服务帮助。另一方面,在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中,每个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都应进行评价反思工作,既要分析活动开展成效,也要了解活动开展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提升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宁夏“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残障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心理辅导、支持陪伴等服务项目,促进残障儿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可更好地实现个体健康成长,为将来就业及创业提供基础支撑。所以需要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度,意识到其意义作用,能够组织开展更多志愿服务活动,并做好每次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思,总结更多经验心得,为后续进一步深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欣欣.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分析[J].中外交流,2021,28(4):612.

[2]孙文花,李小志.跨专业合作”助力残障儿童体能训练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社会工作,2021(33):31-32.

[3]张悦,郭碧舟.关注特殊需求儿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特殊需求儿童家庭养育的思考[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z1):1-3.

[4]黎妮.用”五心”帮助残障儿童健康成长[J].广西教育,2024(16):30-32.

[5]梁瑞鑫.关于开展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21(27):7-8.

作者简介:田洁(1988年11月)女,汉族,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就业工作委员会 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杺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雍佳鹏: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主任。

袁轶萍: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体育部主任。

马永刚:宁夏回族自治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