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困境与路径研究

包秀玫
  
西部文化媒体号
2025年14期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人民政府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作为记录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乡镇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乡镇档案管理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技术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着转型步伐。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困境;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档案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与发展轨迹,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提供有力支撑。但不容忽视的是,乡镇在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资金、人才等多重挑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找到适合乡镇特点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困境

(一)技术设备与资金保障不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双重制约。乡镇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资金主要倾斜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用于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专项资金极为有限。这使得乡镇难以购置先进的扫描设备、高性能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以及专业档案管理软件。同时,乡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带宽不足、信号不稳定,严重影响档案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共享效率。此外,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导致档案数字化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乡村振兴对档案管理高效、精准、便捷的需求【1】。

(二) 专业人才匮乏与人员意识薄弱

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对专业人才有着较高要求,但目前乡镇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数字化技术掌握程度较低,难以独立完成档案的数字化采集、整理、存储和检索等工作。同时,由于乡镇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具备档案学专业知识与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外,部分乡镇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推进数字化工作的意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严重阻碍了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2】。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统筹多方资源,构建数字化转型坚实基础

资源依赖理论指出,任何组织都无法孤立存在,必须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交换以维持自身运转与发展,而乡镇档案管理部门作为基层公共服务组织,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尤为显著。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先进硬件设备、专业软件系统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远超出乡镇财政的常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档案数字化处理、系统维护与升级等技术工作,也非乡镇现有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在此背景下,通过与上级政府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争取政策扶持与专项资金,可解决资金难题;引入社会资本,借助企业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等方面的优势,能弥补技术短板;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则可获取专业理论指导和前沿技术支持。多方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仅能有效缓解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资源瓶颈,还能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例如,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在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时,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策略,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转型之路。在资金筹措方面,钟管镇除积极申请政府专项资金外,还创新采用 “以服务换投资” 的模式,与当地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企业为档案管理数字化项目提供软件系统开发与技术支持,乡镇则在企业参与乡村建设项目时给予政策优惠和便利服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钟管镇不仅采购了高速扫描仪、大容量磁盘阵列等基础设备,还引入了智能档案密集架、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构建起从档案扫描录入、存储管理到调阅利用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同时,钟管镇与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建立数据互通机制,依托上级部门搭建的区域档案云平台,实现了档案数据的跨区域共享与协同管理。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举措,钟管镇的档案管理效率提升了 3 倍以上,累计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 10 万余卷,为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历史文化保护、民生事务办理等工作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档案数据服务,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二)强化人才培育,锻造专业高效档案管理队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经济增长和组织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专业人才作为关键的人力资本,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转型的成效。当前,乡镇档案管理队伍普遍存在年龄断层、知识结构单一、数字化技能薄弱等问题,难以满足档案数字化采集、智能分析、安全维护等新型工作需求。通过系统性培训,可帮助现有人员掌握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数据分析工具使用方法,推动其知识结构升级;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以优厚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档案学、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能为档案管理注入创新活力。两者协同发力,既能盘活存量人才资源,又能引入增量优质人才,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配置,为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强劲的智力引擎。

如,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镇在人才培育与引进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与实践。在人员培训上,石门山镇制定了阶梯式培训计划,初期开展基础计算机操作与档案管理软件使用培训,帮助年龄偏大的档案员掌握数字化基础技能;中期邀请省内高校档案学教授围绕档案元数据标准、数字化质量控制等开展专题讲座,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后期组织技术骨干前往先进地区档案馆进行实地学习,借鉴数字化转型经验。同时,为吸引人才,石门山镇推出 “档案人才安居计划”,为新入职的档案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免费人才公寓、购房补贴,设立档案创新项目专项奖励基金。通过这些举措,石门山镇成功引进 5 名高校优秀毕业生,组建起数字化攻坚小组。小组成员与原有档案员成立 “老带新、新促老” 结对小组,共同开发出符合乡镇特色的档案分类检索系统,实现民生档案 “一键查询”,完成 10 万余件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档案管理效率提升超 40% ,为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档案服务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技术设备与资金保障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困境,通过统筹多方资源构建坚实基础,强化人才培育锻造专业队伍等路径,能够有效推动转型进程。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加强人才建设,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数字化体系,让档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乡村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档案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双 . 乡镇档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与探索 [J]. 黑龙江档案 ,2024,(04):121-123.

[2] 贺升杰 , 骆荣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镇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4,(04):183-1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